民俗
传说
鬼神
道教
山海经(书籍)

你知道哪些中国民间鬼神传说?

前段时间把山海经和克苏鲁神话了解了一下,突然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可是中国地域太宽广文化泛泛,导致中国的神魔传说很散,民间鬼怪传说更散。在网上搜索出来的要…
关注者
11
被浏览
5,095

14 个回答

想知道道士怎么抓鬼?

去看看林正英的电影吧 上手简单易学易懂

发布于 2020-10-02 13:06

明朝正德年间,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琼州府一处港口上,来人熙熙攘攘,有一艘准备驶向南洋的客船正准备扬帆起航。忽然,一个身穿黄色僧袍的癞头和尚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三步并做两步跳上了船。

看到和尚脏兮兮的样子,有不少人捂住了鼻子,船家杨老大也皱起了眉头,冲和尚喊了起来:“和尚,我们是去南洋的,船钱很贵的,你有钱吗?”和尚挠了挠头说没有,碎屑在阳光下飘散,周边的人立马躲得远远的。

杨老大一听来气了,准备把和尚撵下去。此时,人群中有一位书生郭书礼,不忍看和尚作难,主动为和尚付了船钱。郭书礼并非有钱人家,而是一个破落书生,穷小子,屡试不中。听说不少人下南洋发了大财,他便弃文从商,东拼西凑借了些本钱,想去南洋闯荡一番,碰碰运气。



郭书礼心善,看到和尚的遭遇,想起了自己屡屡落榜后受尽冷落,连媳妇都娶不到,所以才可怜和尚。一路上,谁都不愿意坐在和尚身边,只有郭书礼经常拿些干粮给和尚。和尚一路上并不多说话,每次接过郭书礼干粮的时候,他都会念声佛号,脸上露出笑容。

有一天,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忽然间狂风大作,卷起惊涛骇浪,客船如同一片树叶在风浪里晃来晃去,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癞头和尚急忙起身,脱下僧袍,扔到海上,对众人说道:“快跳上僧袍,或许有救!”

众人从一开始就看不起和尚,此刻都认为和尚疯了,没有人听他的,只有郭书礼犹豫着走了过来。此时,风暴更加猛烈,和尚叹了口气,说了一句:“佛门广大,不渡无缘之人!”郭书礼想着在船上也是死,倒不如赌一把,于是跟定和尚,一起跳到了漂在水面的僧袍上。



让郭书礼感到惊讶的是,僧袍并没有沉下去,反倒是稳稳地托住了他们。此时,一个大浪打过来,客船被卷入海底,而郭书礼和癞头和尚并没有事。郭书礼只感觉僧袍快速移动,片刻之间冲出风暴区,他们又看见了风和日丽的景象。

僧袍并没有减速,依然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飞速向前行驶。郭书礼看到癞头和尚一脸严肃,不敢多问,只好牢牢地抓紧和尚的胳膊。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他们冲上了一片海滩。郭书礼长出一口气,刚想回头感谢和尚,却发现和尚与僧袍都消失了。

郭书礼在附近寻找,并没有发现和尚的踪迹,只好自己往岸上走去。他发现这里云烟缭绕,环境优美,鸟语花香,一步一景,真是“人间仙境亮双眸,水墨丹青一卷秋”。走着走着,他发现一处造型别致的小院,于是走到院门口,想问个路。



忽然间,从院里跑来一只大黄狗,把郭书礼吓了一跳。奇怪的是,大黄狗仿佛认识郭书礼,冲着他摇头摆尾,郭书礼仔细一看,发现大黄狗长着癞头疮,身上湿漉漉的,更觉得不可思议。

正在这时,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子从屋里走了出来,喝退大黄狗,冲郭书礼行礼,说:“贵客,您来了,我们家主人等您好久了!”郭书礼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艳丽的女子,盯着丫鬟看了半天,直到丫鬟轻声咳嗽提醒,郭书礼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急忙赔礼道歉,跟着丫鬟进屋。

屋里坐着一位慈祥的妇人,看见郭书礼进屋,主动迎上前去询问:“公子可是郭书礼?”郭书礼点头称是,妇人又问:“令尊可是郭曲江?”郭书礼继续点头称是。妇人顿时流下眼泪,抱着郭书礼说:“我的儿!我是你姑母啊!”



郭书礼偶尔听父母说过有这么一个姑母,可是从来没有说过姑母去了哪里,没想到在这里见面,眼泪止不住地流。姑母哽咽着问:“父母身体如何?哥哥嫂嫂可还好吗?”郭书礼回答:“祖父去年病逝,祖母年事已高,三年前染上怪病,双腿经常疼痛难忍。父母身体都好。”

两个人正在说着话,外面走进一位高大挺拔的男子。姑母急忙引见,对郭书礼说:“快来拜见姑父!”郭书礼急忙上前对姑父行礼。看到侄儿仪表堂堂,姑父十分高兴,两人落座后,边饮茶边聊天,姑母则回后厨招呼人准备饭菜。

谈话间,姑父告诉郭书礼,此地叫灵仙岛,距离琼州有一千多里路程。郭书礼听后心里一惊,没想到一千里路程,这么快就到了。姑父看到郭书礼疑惑的表情,笑了起来:“我和你姑母喜欢修道念佛,连岛上的生灵都经常听我们谈法。我们懂些小把戏,料到你有此一劫,故而提前安排人去接你。”



听到这里,郭书礼赞叹不已。不多时,酒席已经摆好,姑父姑母邀请郭书礼落座。席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郭书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美味佳肴与琼浆玉液,再加上姑父姑母在一旁热情相劝,郭书礼便多喝了几杯。

席间,郭书礼刚进门便碰到的丫鬟一直在旁边侍奉,郭书礼喝完酒后把持不住自己,忍不住又盯着丫鬟看。姑母起初笑而不语,后来对郭书礼说:“这是我家丫鬟春燕。”听到姑母说话,郭书礼才意识到自己失礼了,急忙向姑父姑母敬酒,掩饰自己的尴尬。

酒席结束,姑父姑母让春燕搀扶着郭书礼回房休息。回房间后,春燕为郭书礼铺好床,扶郭书礼躺下。烛光下的春燕,让郭书礼愈加着迷,情不自禁地拉住了春燕的纤纤玉手。春燕粉面通红,却没有拒绝。



忽然外面传来姑母喊叫“春燕”的声音,春燕忙抽出手来,急匆匆往外跑去。当晚,郭书礼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便起身到院中赏月,无意间听到了姑父姑母的对话。姑父说:“当初我说春燕尘缘未了,你非要收留她,如今她动了凡心,得要惩罚她!”

听到这里,郭书礼紧张起来,却听到姑母说:“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我看春燕与侄儿挺般配的。”姑父不置可否,再也不说话。郭书礼惴惴不安地回了房间,过了许久才睡着。第二天,郭书礼没有见到春燕,却不好意思问。

姑父带着郭书礼在灵仙岛上游玩,岛上的景色让郭书礼如痴如醉。晚上回到房间,郭书礼铺开纸张,研好墨,提笔写了几句诗抒发心意。恰巧姑父走了进来,看见郭书礼写的诗,先是表扬他文字功底扎实,而后又委婉地指出他的诗作太浮夸。



郭书礼听到姑父点评得很深刻,于是虚心向姑父请教。姑父并不推辞,用心指导。从那以后,姑父天天指导郭书礼写文章,郭书礼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好文章,而且颇有仙气。

在灵仙岛住了两个月,郭书礼想念家中父母,于是向姑父姑母请辞,只是路途遥远,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家。姑父姑母赞扬了郭书礼的孝心,然后为郭书礼准备了一艘船,并扯下衣裙当帆。临分别前,姑母对郭书礼说:“侄儿,你不适合经商,回去还是考取功名吧。最近姑父教你诗文,你进步很大,回去应付科考绰绰有余。”

姑母拿出一个小葫芦交给郭书礼,说:“葫芦里是一粒药丸,你回去后交给祖母,可以治好祖母的病。”吩咐完毕,郭书礼欲言又止。姑母知道他想问什么,笑着说:“我已经让春燕先回去了。你们有缘会再相见的。”



说完,姑母挥了挥手,郭书礼的船如同风驰电掣一般,转眼间就到了琼州。郭书礼跳上岸,转身发现船变成了一根粗树枝,他急忙捞起姑母的衣裙,可树枝随着波浪消失在大海深处。在回家的路上,郭书礼发现家乡变化了很多,与自己当初离开的时候很不一样。

等到了家,父母十分惊讶,尤其是母亲,竟然抱着郭书礼哭了起来。郭书礼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离开家整整十八年了!郭书礼问了祖母的情况,发现祖母因为腿疼,躺在床上两年了。于是,他拿出姑母给的药,让祖母服下。没过多久,祖母竟然可以下地走路了。

郭书礼这才和父母、祖母一起聊了自己的经历,并且问这个姑母是谁。父亲愣了半天,才说道:“你是有个姑母,可是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为何现在又出现了呢?”父亲看了看郭书礼带过来的衣裙,确认就是当初姑母下葬时穿的衣裙,因此怀疑姑母并没有去世。于是,他们打开姑母的棺材,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一家人这才知道,姑母原来是修仙去了。



在家里闲聊的时候,母亲告诉郭书礼一桩怪事,村里有个李寡妇,今年十八岁,可是三任丈夫都去世了。四里八乡的人都认为她克夫,尽管李寡妇非常漂亮,但是谁也不敢娶她了。即便如此,李寡妇的父亲仍然不在意,反倒是经常安慰李寡妇:“他们担不起!你真正的夫君,一定是个大人物!”

郭书礼听说后,坚持要去李寡妇家,没想到见面后,郭书礼惊呆了:这哪是李寡妇,分别是在灵仙岛上遇到的丫鬟春燕!李寡妇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两个人互相看了许久。李寡妇的父亲看到郭书礼气宇轩昂,对女儿也有意思,心中窃喜,知道有戏。



果然,郭书礼回到家后,不顾家人的阻拦,坚持娶李寡妇为妻。成亲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而郭书礼的人生也如同开挂一般,连中三元,最后成了朝中大臣。

本文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之《粉蝶》改编。

和煦说

茫茫大海穷书生,全赖高僧全亲情。随地相逢休傲慢,世间何处没奇人?当初坐船时,如果郭书礼和其他人一样对和尚傲慢无礼,也没有后来与姑母的团聚,更没有与春燕的好姻缘。所以,为人需谦虚谨慎,也许不经意间,就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编辑于 2021-12-09 12:13

如果真想知道,建议可以卧底道教。

圈子乱不乱你自己就知道了。

发布于 2020-09-28 15:09

谢邀。

本人非专业,如有大佬路过请轻喷(இωஇ )


首先是《山海经》,了解山海经的话,上海辞书出版社《山海经鉴赏辞典》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原文,注释,鉴赏,插图等都有,比起直接啃只有原文和翻译的书应该要舒服得多。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质量应该也是有保证的。


(随手拍的图片,掏包网搜搜就有,我就不放链接了,免得有打广告的嫌疑)


中国神话确实比较散乱,但是其实是有人整理的,这里当然得提到中国神话学家袁珂。(上文提到的《山海经鉴赏辞典》的参考书目中就有袁珂老师的作品《山海经译注》)

就拿袁珂老师的《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举例(你个懒虫也只买了这一本好吗,不拿这本举例拿什么举例),这是这本书的目录:


涉及的神话范围是从世界开始到夏以后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


与课文或者一般的出版社的神话集锦之类的书相比,袁珂老师的《中国古代神话》相当详细,内容也十分可靠,用来了解神话传说相当不错。

当然袁珂老师的其他书籍我没有阅读过,所以具体涉及的神话鬼怪传说的范围我并不太清楚,题主可以自行去了解。

发布于 2020-08-15 12:47
中国百鬼--墓鬼
146 播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墓鬼的记载并不多,但在民间传说和一些地方习俗中,确实存在着对墓鬼的忌讳和信仰。

墓鬼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鬼怪形象,而是泛指那些在墓地或者陵墓中出没的幽灵。按照民间信仰,人死后灵魂不灭,如果墓地风水不好或者葬礼不周,灵魂就可能变成恶鬼,干扰活人的安宁。因此,在民间,人们对墓地周围的环境非常重视,常常会进行祭祀和超度,以安抚亡灵,避免其成为恶鬼。

在中国,对墓地的管理和维护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对先人的一种尊敬。如《孝经》所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等,活人会将食物、纸钱等供品送到墓地,以供亡灵享用,这既是对死者的纪念,也是为了避免墓鬼作祟。

在现代社会,这种信仰逐渐淡化,但它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死和先人的态度。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科学地看待这些传说,将它们作为研究民俗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
发布于 2024-04-14 19:28· 138 次播放

扬州有个叫张铁柱的人,早年间,他在太平军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淫杀之类的事情深恶痛绝。

他曾负责管理女馆(太平天囯妇女的编制,早期为了便于管理,提升军力,男女分营。后期,制度严苛,饮食不顾,甚至严禁女性与任何男子往来,即使是丈夫儿子兄弟也不许接触,一经违反,即时斩首),就职期间,他将后墙推了,让女人们全都逃了出去,因为他这一举动,很多女人的命保了下来。


在这之后,他忽然得了怪病,昏昏沉沉间,他被鬼差捉到了杭州公堂上。

但是在核对案情时,鬼差才发现自己捉错了人。

那人也叫张铁柱,这个铁柱是个强盗,不光抢了杭州某个大户,还顺便嚯嚯了他家的妇女,这还不算,临走前又放了把火,可以称得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了。


城隍收到案子后,给各州发了平行公文通缉张铁柱,于是扬州的张铁柱倒霉催的,被误捉来了。


铁柱百口莫辩,得亏他死去的先人消息灵通,跑广东发现了真正犯案的铁柱,城隍神将人捉了后,他才被放回家。


回去也是由鬼差将他送回家,不过,半路上,鬼差先领他去药王庙拜拜,药王神派童子传话,

“你回去服下四两大黄病就能好了。”

苏醒后,铁柱来不及说别的,只一个劲要大黄。

家人还以为他病得不轻,不能服用这种泻下的药。


铁柱只得说这是神仙嘱咐的,家人这才跑去买了来,煎服后,铁柱果然痊愈了。


从那以后,铁柱一直健健康康地活着,并且安享晚年,知道他事迹的人都说他这是积了阴德的缘故。


大夫谭介眉也是扬州人,这事就是他告诉本书作者的。大夫不愧是大夫,说个故事都不忘老本行,“由此可知,大黄可以延命,这事应该被大夫知晓。就好比草寇也能救人活命,行善积德者应该共勉。”

发布于 2024-03-06 15:55

原创 老正时空 奇异时空


​北方有道山脉叫燕山山脉,山脉深处有条河叫滦河,滦河流经一个村子,村里人不把滦河叫滦河,而叫东大河。

东大河在村子的东边,河边有座庙,叫东庙。叫东庙不是因为它建在村东东大河的河边,而是因为东庙是个很特殊很重要的存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东庙,有名的山东岱庙就是东庙,北京也有一座很有名气的东庙,四川著名的鬼城酆都,也属于东庙系列。

​是庙就有神,东庙的神是掌管万物生发,世人生死的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大帝的来历传说不一,有的说东岳大帝是盘古的后裔。但在《封神演义》中,大帝原名黄飞虎,被姜子牙封神封为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负责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也就是说,黄飞虎就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就是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的掌门人,供奉东岳大帝的庙叫东岳庙,简称东庙。


​有人说,地狱是归地藏王菩萨管的。这话不能说不对,东庙本是道家的地盘,但里面却也有佛家地藏王菩萨的位置。地藏王菩萨的场子本在九华山,但东庙全国各地都有,地藏王菩萨自然也不能只在九华山待着,所以,哪有东庙,菩萨也会出现在哪里,菩萨的伟大理想是要度尽一切众生,并发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誓言。所以,这东庙应该是佛道两家融合的产物。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捣乱,玉皇大帝也要请如来佛祖帮忙一样,都是为管好阴间。但显见得,东岳大帝是一把手,东岳庙的庙名可以说明问题。

东岳大帝和地藏王菩萨所在之处,阴曹地府里的各司官吏,大鬼小鬼自然也是要配置齐全的。

​如十殿阎君就是东岳大帝手下主管阴曹地府的阎君的总称,一共十个,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这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君。十殿阎君影响很大,民间称其为阎王爷,常挂在嘴上,名气甚至超过了东岳大帝和地藏王菩萨。在信众心理阎王爷就是阴间的王,人死后都要接受阎王爷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

​除了十殿阎君,还有阴间五道神,地府四大判官,当然,还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小鬼夜叉,以及遍布各地的城隍爷和土地爷等等阴间大小官吏。还有专门负责灌“迷魂汤”的孟婆,也是阴间的重要角色。

这些掌管阴曹地府的大小官吏,在东庙里都是有位置的,不管庙大庙小,鬼城酆都如此,滦河边上的东庙也如此。

​背景交代有点长了,但又是必须的,没有了上面的背景交代,下面要说的就没了意义,因为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个关于敬畏的故事。人类社会要想和谐美好,生敬畏心很重要。对大自然敬畏,对法律敬畏还不够,于是,就制造出了这些阎王爷,牛头马面的形象,以及十八层地狱的各种可怕的场景来使人们生出敬畏来。老正觉得,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教化,世间人心向善,坏人不敢胡来,总是好的。

故事是小时候听来的,对我影响很大,至今不能忘。故事是老妈讲的,说是她亲身经历。老妈今年将奔九十。故事是她六十多年前给我讲的,讲的是她小时候的事,时间当是解放前后。


1948年5月,村里来了八路军,就是解放军,那会儿都叫八路军。八路军来了,要在村里建学校,于是来了个年轻的男老师。学校没校舍,就在东庙腾出两间房子,一间做教室,一间给老师当宿舍。老妈在庙里小学上了三年学,跳了三级,算高小毕业,毕业了,就到县里参加了工作。这故事就发生在这三年里。

​东庙是很有说法的,香火挺旺。说是有一年东大河发大水,把村子都淹了,可坐落在河边的东庙却一点水没进,河水是从东庙的后面绕过来把村子淹的。

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去上学,老师的脸色不太好,像是一晚没睡的样子。点名时,一个男同学没来。老师问为啥没来?有同学回答道:昨晚他爹死了。

老师听了,脸色越发难看,课也没讲,就让我们回家了。

同学们都很奇怪,拿着书包,离开了庙,回到村里。到下午傍黑时,就听见大人们在议论:说是学校老师昨晚半夜突然被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惊醒。

​老师年轻,胆也大,还带着枪。就穿衣,点上灯笼,走出了宿舍。

出了宿舍,似乎那吓人的哭声是从阎王殿里传出来的。老师朝阎王殿走去。但进得大殿,却又听不到声音了,当时虽是盛夏,却感到后背发凉,像有风吹过。老师举着灯笼去照殿里阎王小鬼的塑像,跟往常并无异样。

老师正要转身离开大殿的时候,突然听到殿外传来脚步声。老师还是吓了一跳地惊问:谁?

老师,是我!原来是庙里的主持和小道士也提着灯笼走到了大殿门前。

主持对老师说:你刚搬来时忘记跟你说了,这殿上晚上常会有动静,不会有什么事的。回去睡觉吧。

老师虽不信邪,但这一折腾,也有些心惊,结果一晚没睡。

第二天在课堂上听到同学家里死了人,心里越发感到不舒服,所以也没心思再上课。

下午,那个死了父亲的同学的家里人就披麻戴孝地到庙里来烧香磕头。

​庙里主持在前面引领,那个同学是个男孩,手里提着几串纸钱和金银元宝,纸钱和金银元宝很长,在地上拖着,跟着主持慢步往前走。其他人与小男孩保持距离跟着。等走到五阎王,也就是最有名的阎王爷面前的时候,男孩说,拖不动了。然后,主持就让男孩跪在五阎王的塑像前磕头。后面的人上来,把一串纸钱和金银元宝放在五阎王塑像前的香炉里烧掉。

​烧完后,主持领着小男孩继续往前走,然后在后面的四个阎王塑像前完成着前面的动作。小男孩手中的纸钱和金银元宝都烧完后,又回过身来,家里人再拿出带来的香,点燃插在在前面的四位阎王塑像前的香炉里,然后跪下磕头。

接下来,又把庙里所有的塑像都拜了一遍,又给庙里主持放下些钱,然后才离开东庙。

第二天,同学们又去庙里上学,老师的脸色变得正常了,而且说,他昨晚睡的很好。
​老妈说,从打那次起,只要村里一死人,老师便停课一天。老妈还说,其实,这样的事以前就这样,村里老人都知道,只是她们还小不注意这样的事罢了。

​老妈说,也有村里死了人,老师照常上课的时候。据村里大人们说,凡是做善事的人死了,那庙里晚上便会传出吹拉弹唱的动静来。第二天,照旧会有死人的家里人来庙里,但只烧香跪拜,不烧纸钱和金银元宝。

老妈还说,那庙是有些古怪的。有一次她同学的妈生孩子难产死了,家里人到庙里来。同学的妹妹只有不到两岁,到了庙里大殿上,就一边往大殿的一个角落跑,一边哭喊着妈妈,还直往墙角上扑,好像她妈妈就在那墙角。

再后来,东庙被彻底改造成了学校,那些大帝、菩萨,还有阎王小鬼们统统被推倒砸碎了,道士也还了俗。但那些传说却仍在流传。

​再再后来,村里成了乡政府所在地,也不知是政府出资还是民间出资,亦或是民间出资,政府支持,又起了一座东庙,规模要比原来的大许多,还在东大河边,只是离原来的庙址远了一里多地。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赶庙会,很是热闹。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不很准确。中国人不但有信仰,而且什么都信,天地万物皆是神。造出这些神,是为了生敬畏之心。但什么都成了神,看上去也就成了没有信仰。

发布于 2023-12-04 22:52

那天,柳儿正忙着准备午餐,婆婆叫住了她。
婆婆皱着眉头说:“柳儿,你这红烧肉切得太大了,又不是什么大宴会,浪费!”
柳儿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婆婆,我马上改正。”
柳儿轻轻叹了口气,接着细心地将肉块重新切小。这时,丈夫明轩走进了厨房,看着柳儿紧张的样子,轻声安慰道:“别担心,柳儿,我相信你做的饭一定很好吃。”
柳儿抿嘴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就在这时,隔壁家的阿敏跑了过来,激动地说:“柳儿,你听说了吗?村里要举办庙会了!”
柳儿放下手中的菜刀,好奇地问:“真的吗?什么时候?”
阿敏笑着说:“就是明天!大家都准备去逛逛呢。”

柳儿瞪大了眼睛,兴奋地说:“太好了,我也想去!”

婆婆听到她们的谈话,走了过来:“柳儿,庙会这种地方,你一个女孩子去了容易闹出笑话。还是留在家里吧。”

柳儿有些失望,低下头:“是,婆婆。”
明轩看出了柳儿的失落,忍不住开导道:“婆婆,庙会又不是什么危险的地方,我们一起去也没关系吧。”
婆婆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下,最后点头同意:“好吧,但是要记得早点回来,别让家里的事耽误了。”


第二天,庙会如期举行,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柳儿和明轩一起去参加庙会,婆婆也同意了,但要求他们早点回来。
庙会现场热闹非凡,摊贩们纷纷叫卖,村里的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柳儿和明轩手拉手,边逛边欣赏这五彩斑斓的世界。
突然,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妇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朝柳儿微笑道:“姑娘,看你面相特别,似乎近期有些烦恼,不知道我有没有猜错?”
柳儿有些惊讶,不解地看着老妇人,轻轻点了点头。
老妇人笑了笑,继续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眼力还不错。我看你婆媳关系似乎有些紧张,是不是因为婆婆对你要求过高,让你感到压力很大呢?”
柳儿惊讶地看着老妇人,不知道她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柳儿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是的,您说得对。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老妇人微笑着说:“我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愿意相信我,我可以给你一个神秘的护身符,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柳儿疑惑地看着老妇人手中的护身符,有些不敢相信。明轩也看出了她的犹豫,劝道:“柳儿,这位老奶奶看起来很善良,我们试试也无妨。”

柳儿思考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决定相信老妇人。老妇人见状,高兴地将护身符递给柳儿,提醒她:“回到家里,把这个护身符挂在你们卧室里,会有奇迹发生的。不过,记住,力量是双刃剑,用得当,能解决问题;用得不当,却可能适得其反。”

柳儿郑重地收下护身符,对老妇人表示感谢。老妇人笑着摆摆手,慈祥地说:“好了,你们去玩吧,记得早点回家。”

柳儿和明轩向老妇人告别后,继续在庙会上逛了一会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意识到回家的时候到了。他们匆匆告别了庙会,回到了家中。

晚上,柳儿按照老妇人的要求,将护身符挂在了卧室里。她不禁对明轩说:“明轩,你觉得这个护身符真的有用吗?”
明轩看着柳儿,也有点心疼她,安慰道:“柳儿,既然我们已经尝试了,就相信它吧。也许它真的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柳儿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好吧,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变化。”
当晚,柳儿和明轩刚刚躺下,房间里突然闪过一道莹光。一位美貌的女神出现在他们面前,令二人惊讶不已。
女神微笑着对柳儿说:“柳儿,我是来帮助你解决与婆婆之间的矛盾的。放心,我会让你们彼此理解,和睦相处。”
柳儿不可置信地看着女神,喃喃道:“这真的能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吗?”
女神点了点头:“你会看到奇迹的。今晚,我会让你和婆婆在梦中体验彼此的人生。相信我,明天,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说完,女神轻轻挥动手中的魔杖,柳儿和明轩立刻陷入了沉睡。在梦中,柳儿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年轻的婆婆。她看到婆婆年轻时在家中地位低下,要照顾弟妹、料理家务,还要辛勤劳作以维持家庭的生计。而婆婆的父母严厉刻薄,总是对她要求苛刻,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结婚后,婆婆又要照顾公公婆婆,承受丈夫的冷落,生活艰辛。柳儿明白了婆婆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与挫折,也理解了她的为人处世。
与此同时,婆婆也在梦中体验了柳儿的人生。她看到柳儿自小聪明善良,照顾年迈的父母,乐于助人。嫁入明轩家后,她努力适应婆家的生活,尽心尽力地照顾婆婆。她主动承担家务,还为婆婆按摩、熬药,为了让婆婆高兴,她也努力学会了婆婆喜欢的菜肴。然而,柳儿在这个过程中却饱受委屈和冷落,但她始终坚持着,不曾放弃过。
在梦境结束之际,婆婆感受到了柳儿的善良和孝顺,明白了她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她的内心开始涌现出对柳儿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当两人从梦中醒来,她们心中的敌意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感激。
这一天,婆婆特意为柳儿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柳儿吃得很开心,这让婆婆也感到欣慰。餐后,她们一起去了菜市场,婆婆亲自挑选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肉类,还和柳儿分享了一些关于烹饪的经验。在回家的路上,柳儿和婆婆愉快地聊着天,仿佛已经成为了知己。
傍晚时分,柳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这次,婆婆主动帮忙,与柳儿一起忙碌。明轩回家后,看到了这一幕,不禁惊讶地问:“妈,柳儿,你们怎么突然这么和谐了?发生了什么?”
柳儿笑着回答:“没什么,我们只是更加了解彼此了吧。”
过了几天,“柳儿啊,你知道吗?”邻居阿华在柳儿家门口与她聊天时说,“咱们村里的其他婆媳家庭都在谈论你们家的神奇变化呢。”

柳儿笑着回答:“是吗?我们只是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多了。”

阿华继续说:“这让我想起了你说的那位神秘的老妇人,好几家婆媳都找她帮忙了,你听说过吗?”
柳儿点点头:“我知道,她好像就是一个仙人。”
这几天,村子里的其他有婆媳家庭纷纷找到老妇人寻求帮助。老妇人耐心地听取他们的诉求,并告诉他们自己的经历。


“其实我并不是神明,”老妇人解释说,“我曾是一个儿媳,因为和婆婆的矛盾过大而离世。在死后,我遇到了一位善良的神灵,他可怜我,而且不希望这些悲剧再次发生,于是赐予了我一些法术,让我能帮助那些陷入婆媳矛盾中的女孩。”
在得知这一事实后,村子里的婆媳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一天,村口的大树下,几位婆媳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心得。
“我原来一直认为是我儿媳对我不好,”阿花婆婆承认道,“现在想想,我自己也有不少问题。以后我会更加尊重她的意见,也要关心她的感受。”
“是啊,”小红儿媳附和道,“我们也应该站在婆婆的角度去看问题。毕竟她们那个年代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现在不同,有些观念是要慢慢改变的。”
在田间劳作时,婆婆们会关心儿媳们的身体状况,时常给她们送上瓶盖茶,陪她们聊天。儿媳们也更加体贴婆婆们的感受,用心为她们煮上一碗好吃的饭菜。
这种改变在村子里慢慢传开,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婆媳关系并非无法调和,只要双方都能够理解、尊重彼此,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携手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村子里的婆媳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

举报/反馈


发布于 2023-04-08 21:01
民间故事:投胎诡事
735 播放
发布于 2022-11-20 18:14· 224 次播放
2005年南充僵尸事件始末...
2088 播放
发布于 2022-10-10 16:39
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之到底是谁?
297 播放
发布于 2022-07-12 22:21· 66 次播放
古庙到底有多恐怖?古人宁愿跟尸体作伴,也不愿睡古庙
1596 播放
发布于 2022-03-07 20:32· 430 次播放
仙家奇谈 仙家馈赠
580 播放
发布于 2022-02-15 09:09· 108 次播放

从神话学专业的角度说,如果认真的话,这个问题很难。原因是两方面的:

  1. 中国古代神话和其它地方都不一样,因为缺乏关键的民间艺人这个角色,所以它不是民间传承的,而是由文人创作的,所以是文人神话而不是民间神话,包括在道教等宗教里面的。例如《山海经》就是典型的文人神话。至于创作的成分有多少,没人知道,起码至今在学术界没有结论,连大致的结论都没有。
  2. 近现代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由于指导思想的问题,收集中存在大量改造改编。毛时代最严重,几乎是重新创作。现在好了很多,可惜现在原始资源消失殆尽。

所以,回到本案,不是我知道多少的问题,而是我知道的那些有哪些是真正民间的,其中民间的成分又有多少。

发布于 2020-10-01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