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汉语拼音
读音
语音学
语言学

为什么汉语拼音缩写采用类似西文字母的缩写和发音方式?

此处特指在部分年轻人中流行的「饭圈缩写」。这些缩写在缩写双声母的字时只取第一个「字母」,例如「你是对的」写成 nsdd,而不是 nshdd。某些缩写中…
关注者
24
被浏览
14,787

10 个回答

第一,使用缩写的初衷就是要在不改变原含义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文本长度以达到提高特定场景下的沟通效率的目的(就像这个长句你就很可能得读两遍,效率就低了),而把声母补全的做法与缩写的初衷背道而驰。

例如:

曾经的著名贴吧用语“楼主纱比”的缩写是“LZSB”,四个字母,简短有力、掷地有声,而且放在特定语境中也很容易猜得到原义。但要是把声母补全了的话就会变成“LZHSHB”,足足多了50%的文本长度,即使能读出原义,这缩写本身应有的气势和攻击性也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第二,声母写全了的话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

还是用刚刚的例子——“LZSB”。试想一下,把声母补全变成“LZHSHB”会发生什么事情?信息接收者是不是情不自禁就会去猜这里面的“H”到底是个啥玩意呢?它到底是独立的“H”还是作为双位声母里面的“H”?甚至,是不是会有翻译鬼才理解成“楼主黑丝很棒”?那这问题可就heng大了,宣战行为活生生变成了人间迷惑行为大赏。

第三,遵从惯例、顺应人们的阅读习惯。

英文里的缩写形式其实远不止一种,包括了最常见的“一词一字母”,例如“as soon as possible=A.S.A.P.”、“By the way=B.T.W.”;“前段字母缩写”,例如“Sep.=September”;“首尾字母缩写”,例如“Dr.=doctor”、“Mr.=mister”、“Ms.=miss”;还有“你牛逼你说怎么写就怎么写”的“Ltd.=limited(有限公司那个有限)”等等。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缩写,都应遵循“特定语境下便于理解、不易混淆、不会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则。同样地,即使拼音缩写不是主流的汉语文本形式,亦应该遵循类似的原则,尤其是以官方、正式文书等形式出现的拼音缩写。因此,会产生混乱和歧义、不符合人们正常阅读理解习惯的单双位声母混合缩写形式并不是好的拼音缩写方式。




至于“微信”干嘛要写成“VX”这种“西文字母发音方式”,这个说法对了一半,但内容有偏差。

这里科普一下,英语国家确实有很多类似的日常用法,常见于即时通讯、短信、留言,例如“Are you OK=R U OK”、“why=Y”、“me too=me 2”,但很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用于替换单词的字母一定是和原来的读音完全吻合的——“are”的音标/发音与“R”完全一致、“you”的音标/发音与“U”完全一致、“why”的音标/发音与“Y”完全一致、“too”的音标/发音和“two/2”完全一致,而不是随便挑一个“听起来像”的字母硬套。例如“we are”只会缩写成“we R”,肯定不会是“V R”。

那么,为什英语里不会出现we=V的用法而我们却用上了呢?只能说这是一个典型中式英语口语错误发音所带来的奇葩产物。

要知道,字母“V”可不是念“微”,而是念[vi:](和we [wi; wiː]相似但不一样,V发音上牙会触碰下唇、初始嘴型更扁、嘴型变化更小,we发音牙不触唇、初始嘴型更圆、嘴型变化更大)。

往大了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写法,和咱们长期接受的应试教育体系下“重理论轻实战、重书面轻口语”的现状不无关系。不少英语老师的口音都让人不敢恭维,各种“ning=宁、C=sei、F=矮斧、G=鸡、H=癌曲、N=恩、V=微、W=达补乳、X=癌可死”。。。。。。就这样一代传一代,长此以往,学生的口音就都“有那味儿”了。越来越离谱的是,现在甚至不少学生直到大学毕业居然都从未系统性或是自发性地学习过音标,完全看不懂音标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音标你说它难吗?它真没有多难,熟能生巧的事情。为啥不学呢?考试它不考呀,而不考=不重要=学了浪费时间=不用学,这就是应试教育下大部分学生判断学习范畴的逻辑。

另外,会产生这种“带味儿”口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个人认为是咱们学生在汉语拼音与英语同步建构语言体系的过程中由于两套体系共用一套字母表所带来的混淆现象,真要探讨起来,可以就地域(受到影视作品以及人口交流的影响,邻近港澳的地区英语口音相对会“清淡”一点)、人文、政治、经济(经济水平直接决定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提高又起到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拿来水一篇本科甚至硕士的毕业论文应该问题不大,这里就不扯太远了。

当然,也是多亏了各种微商出现,让这错误用法进一步发扬光大以至于bug值变成默认值了。

往小了说,这种普遍性的小错误其实倒不是不能理解,“we”和“V”的区别之于我们,就像“刘奶奶”和“牛奶奶”之于外国人,我们看来那可是认错了奶奶的区别,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念歪了“n”和“l”的区别。

最后啊,爱用“VX”那就“VX”呗,总不能把“WeChat”缩写成“WC”呀。

编辑于 2020-03-08 04:56

试图给原本不规范的用法归纳出规律,总是很有挑战。

题主举的几个例子,答主@ Sora 已经给出了解释,非常清晰。

小编从其它角度稍作补充。

nsdd,不写作nshdd,除了“相对容易被解读”外,还有个原因是“容易生成”。

能在一定人群范围内流行开的非正式“文字”,生成方式通常足够简单粗暴,除了大家几乎都会的拼音打字外,不需要任何语音知识。

用每个字的“拼音首字母”,相比于用每个字的声母,编码过程更直接,更省事。

如果用声母,除了zh/ch/sh这些麻烦,还要考虑零声母如何处理。

如果用首字母,无论第一个字母是什么,直接打上就搞定了。

而以v代w情况属于特例,实际中大多情况还是直接用w的。反而几乎只有在韵母是ei的情况下才有用v。因为很多地方的中式发音里,字母V被念作类似拼音的wei(在有些口语中唇齿音v作为双唇音w的变体存在)。

所以,其实不是以v代w(这个首字母)而是以v指代了整个音节wei,就像经常以b代……那个啥,也是以字母拟音直接关联了整个音节(虽然没有浊音b,但在普通话母语者听来,不送气清音与之类似)。

延伸阅读:

各国人如何读5G?也会读成自己语言的数字+英语字母吗?

如何瞒过机器翻译,同时又能让人读懂?

网飞的线上电影是movie? film? 还是cinema?

为什么欧洲有些国家元首不称king(国王),而称emperor(皇帝)?

多邻国, 免费自学英日西法韩意等38种语言~

编辑于 2020-05-22 17:36

第一种现象:

用尽量少的字符传递信息是符合经济原则的。若用两个字符来表示一个卷舌声母音节,信息接受者在解读信息时很有可能将两个字符拆分开来看,解为两个音节,这会导致理解偏差,尤其是在这种字符之间没有间隔或分隔符号的情况下。一字符对应一音节,信息接受者在解读信息时能更好地找到对应。

一般取被缩写字的拼音首字母来表示这个音节,这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也是经济性的要求。


第二种现象:

受汉语音节特点和声韵搭配规律的影响,很多汉语母语者读外文时都会将外文音节“改造”为合乎汉语语音规则的音节,这也构成了“中国式英语”的主要特点,也是人名地名音译的重要原则。

对于字母V,普通话音系中没有声母[v],也没有一个声母音质与之接近,因此用元音[u]代替[v];而[u]与[i]也不能直接相拼,音质与[ui]接近的是韵母[uei]。这样便将V的读音改造为了有“中国特色”的音节[uei55],与“微”同音。

照一般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原则,“微信”可以简写为“wx”,事实上采用这种缩写方案的大有人在;又由于字母V的“中国式”读法与“微”读音相同,所以也有人用“vx”来指代“微信”。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二种缩写方案,能使信息接受者对信息作出更准确的解读。


照此看,我斗胆尝试归纳出所谓“饭圈缩写”的一些基本规则:

第一,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西文字符对应一个汉字音节,并且这个西文字符往往选用该汉字音节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第二,如果被缩写文段中存在与26个拉丁字母的“中国式”读法同音或近音的音节,则有可能选用这个拉丁字母而不是拼音首字母作为缩写。当然,出于一致性的考虑,这条规则或许不是被所有人采纳。在被缩写文段较长的情况下,这条规则或许不适用(猜测);

第三,如果被缩写文段中存在数字,则有可能选用这个数字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作为缩写。这条规则也不是强制性的,如“有一说一”可缩写为“yysy”或“y1s1”。


关于26个拉丁字母的“中国式”读音,周一民(2004)在《现代北京话研究》书中对北京人的读法作了描写:

发布于 2020-03-05 16:27

汉语拼音方案非零声母缩写,是要写每个音节的声母,而不仅仅是首字母,这个规则在字典上都印的汉语拼音方案上并没写,除了国足人名缩写多数是符合规则的,连HSK都不符合该规则。

该规则在还有零声母、分音符号等的情况下,不如改成首字母更方便,因为汉语这边本来就有按汉字字数工整对齐的传统(对联、诗、成语等),缩写的字母数跟汉字数一致是非常实用的。拉丁字母和语素单音节倾向语言的日常配合使用,也只有越南算权威吧。

拉丁字母的缩写传统,往前推希腊字母还有元音,到了腓尼基字母正式行文干脆就没有元音字母,闪米特语元音主管形态、辅音主管语义的特点,使得这样写也不错。而即便是波斯语用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的比例,仅写辅音字母就足以猜出个大概了。但是按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和汉语音节特点,仅仅靠首字母,当音节少的情况下,不标声调,识别程度不乐观(这刚和人名中间名首字母缩写还不一样),变为声母字母算是可以提升一定的辨别度。不过,英文也不会强调首辅音,UNESCO的S其实是sc。德语sch、tsch、意大利语ch、gh、sc、gl、gn、西班牙语ch、英国那些ch、gh、法语的ch实际缩写时都写出来的好像也不多,而基里尔字母对应都是单个字母,不存在这个问题。

误用现象,存在即合理,汉语拼音的地位有些尴尬,从手写体、缩写、分词、标调、地名和英文等的配合、字母名称、字母顺序、sh、ch、zh、ng的缩合等,国家标准不列入教育都白搭。但是看来也不会再投入更多了。

发布于 2020-03-25 15:49

因为这样的缩写主要是文字上的简省,而不是用来说的。实际口语中用的缩写通常是每个词取一个音节,并不是去读拼音字母。既然是文字上的简省,容易操作的规则就是只基于文字(打字时的按键),而不考虑这些文字符号在语音上的意义。

否则,若缩写采用取声母而不是取首字母的办法,那零声母字怎么办?

发布于 2020-03-20 07:46

官方缩写也是这样的,比如

汉语水平考试 HSK

编辑于 2020-02-24 18:30

因为,我分不清平翘舌啊……所以就不加H了。


2020年5月更新:

为什么汉语拼音缩写采用类似西文字母的缩写和发音方式?

这个题目显然是错误的,汉语拼音缩写并不使用西文缩写方法:

当缩略词包含复合字母时,只需要大写第一个字母: PCCh (Partido Comunista de China)

学过西文的都知道,西文有一个复合字母ch,在缩写时需要保留两个字母。

而参考中文的“汉水考”缩写HSK,中间的sh省略了h,可以认为中文采用的是英文字母的缩写方法,而不是西文字母的缩写方法。

编辑于 2020-05-30 16:27

怎么缩写都是人定的,极简式当然是声母首字母。至于发音方式,主要是习惯上字母词按英文字母念,拼音呼读缺乏普遍接受性。知晓门道的人未必不按原词说出,按字母读既增加了陌生感(与实际词语相比),又不至于太疏离(与拼音字母呼读相比)。

关键词语如何缩写是有正式文件支持的。

发布于 2020-02-26 12:54

汉语字母表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i jie kê êl êm nê o pê qiu ar ês tê u vê wa xi ya zê

发布于 2020-03-05 00:02

汉语拼音虽然用的是字母,但是结构严谨,一个拼音包含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不多不少,本质上是把两个汉字换成了两部分字母,因此用切韵法完全可以转换。

wx和vx的问题简单得多,如果是形如wx:XXXX的格式的话,用wx来指代微信完全没问题,一开始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当wx单独出现的时候,w更容易被当作wu音,不容易联想到微信,而vx就没这个问题。

发布于 2020-03-05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