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
日本作家

人间失格讲的是什么?

关注者
55
被浏览
398,134

26 个回答

就算你没有看过《人间失格》,你也一定听说这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虽然这句话并不出自于书中。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0.序:《人间失格》讲的是什么

我问神灵:难道不反抗也是一种罪过吗?——《人间失格》

身边是不是有人见不得你做咸鱼?见不得你躺平?总是劝你要积极向上,要拼搏,年轻的时候不拼以后会后悔等等。这些话听多了有什么感受?冷暖自知。

有次在读初三的妹妹不想写作业了,我说那你看会书吧,想看什么自己到到书架上拿。她说她想看《人间失格》。我说还是别了,这本书你现在还看不懂,她说她已经看了开头一点了,能看懂。

我说你知道它讲了什么吗?你说给我听听。她说没看完,不知道。

我说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真的很努力生活了,可还是过得一塌糊涂的故事。

要看懂《人间失格》,必须要先认清楚自己有没有在努力的生活,这种努力带来了什么生活感受?书中的故事取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主人翁叶藏的故事可以概括为:内心过于敏感,从小不停伪装自己迎合别人,长大成人后用放荡的方式逃避一切,整日沉迷于酒色,最终毒病交加,人生尽毁。


1.无赖派文学笔下的一生

一旦被人问起想要什么,刹那间,我反而什么都不想要了。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什么都行,反正这世上没有让我快乐的东西。

《人间失格》的主人翁叶藏的大部分经历都带有太宰治浓浓的个人色彩。比如优渥的家境,心爱的女人背叛自己,左翼分子的经历,对自杀和自虐的渴望等等。

故事看完,有的人会陷入伤感和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主要是因为没有提前了解太宰治所代表的无赖派文学其形成缘由及创作内核。世上奇怪的文学流派不少,无赖派更是奇怪到出圈。

无赖派文学出现始于日美太平洋战争,战争失败和信仰毁灭给当时日本造成了极大的社会秩序混乱,价值体系崩溃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问题突然就冒了出来,直至蔓延到文坛。

无赖派作家们开始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反思“生而为人”的矛盾,与所谓世俗“权威”的虚妄。在这种背景下,“病态和阴郁”的笔调应运而生,他们通过书中人物自嘲和自虐的悲剧生活来反抗权威意识,这便是无赖派文学的创作角度和写作模式。

日本战败后平民生活何去何从的绝望与迷惘,让无赖派文学普遍带有颓废、烦恼、痛苦的表达倾向。而这,便是这无赖派作者想带给读者的内心世界——努力活着也只能过上一塌糊涂的生活罢了。


2.装来装去也生不如死的一生

“我们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幽默风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

别人眼中的好孩子,是叶藏的在外形象的最高评价。为此,他不断维持着痛苦不堪的生活。叶藏的一生,是大多数人都无法复制也不可能复制的一生,他是集大悲剧与小悲剧的人,不懂拒绝、胆小怕事、酗酒、肄业、沉溺女色、遭遇背叛、自残……这些是他真实的一面。

同时,他也在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尽可能的外人面前展现出符合别人期望的一面,他讨好别人,宽容别人,控制自己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别人对他的评价和他自己生活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他不懂爱。

由此可见,叶藏的成长像个不停失血的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他既一筹莫展,又奋力自我救赎,可是自救让他又受到新的伤害,接着又是想方设法的自我救赎。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段描述——对讨厌的事不能说讨厌,对喜欢对事情也像行窃一样战战兢兢,从而在极度苦涩对滋味和难以言表的痛苦中苦闷得不能自拔。

这种矛盾和轮回的样子,是作者想指出的人生模样,这就像小孩子拿着沙漏天真的摇晃,企图阻止砂砾流逝一般,既懵懂无知又一意孤行。

一定有人在某一刻也经历过类似的状态。看太宰治也好,看其他无赖派作家的作品也好,不能只简单的看主人翁活得有多么痛苦、多么不被外人理解,而应结合他不间断、努力的自我救赎过程一起来思考。作者把构成叶藏生存状态的前因后果都一一挑明,最终给了他一个“活死人”的结局,如果一昧的沉浸在故事人物消极、悲观、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失去了对“为人意义”的探索和对比反思。


3.就算小心翼翼也过不好的一生

回首前尘,尽是可耻的过往。

叶藏自我救赎失败的情节,使得他自己也意识到后续的命运必然更加凄惨,为了阻止自己开始“更不值得过”的生活,他想到了自杀。

选择自杀似乎是按下生命的暂停键,因此自那一刻开始,生命不再有结束,而只存于定格在那一画面的结局。这种把“自杀”视为按下生命暂停键的做法,是叶藏生而为人的最后一搏。

人如何过自己的一生?不是人人都能像“硬汉侦探”马洛那样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也不是能像抬头就能看见月亮的查尔斯那样可以抛妻弃子去太平洋的小岛上画画,更不是堂吉诃德,甚至堂吉诃德之所以是堂吉诃德,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叶藏,而只有一个堂吉诃德。

要是都站在道德、智慧、理性的制高点去看人性,那就太片面了。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性不是神性,人性是有缺陷的,所以人才有矛盾,有矛盾才有变化。最常见的人是叶藏这样的人——小心翼翼也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最后就想用“死”来一了百了的人。

我们现在刷短视频,时不时就能刷到要自寻短见的人,其中跳楼、跳河的最常见。这些人蠢吗?肯定不蠢,这没什么好笑的,连不蠢的人都想死,可见他/她的遭遇有多痛苦。


4.太宰治和他的《人间失格》

早晨,我睁眼醒来翻身下床,又变成了原来那个浅薄无知、善于伪装的狡猾角色。胆小鬼甚至会惧怕幸福。棉花也能使人受伤。

这句话更像是太宰治借叶藏之口坦白自己的人生模样。

太宰治出生于地主富豪之家,三十多岁已然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豆瓣上有超过20万人读了这本书,评分8.3,足以看出本书的畅销程度。即便有这么辉煌的社会地位,太宰治的一生还五次自杀过,其中五次里有三次是拉着女人一起死,他似乎连自杀都要人陪着。

《人间失格》剖析了人性中的迷惘、孤独和沉沦,讲述的是欲望和自我交融后无法分离的混沌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那般坚强,软弱和想不开同样是人性的色彩,在神圣的光辉下,是深不见底的幽谷,这本书正是写出了人性里最漆黑的一角,才被评论界称其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

作者把人性挖到如此深的位置,然后自己趴在坑里,让后来的人踩着他过去,不要重蹈他的覆辙,这才是《人间失格》的悲剧意义。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4

阅读触动星级:4

体验收获星级:4

个人实用星级:2

综合推荐星级:3.5

编辑于 2021-10-02 23:43

最近有一个特别火的梗“小丑竟是我自己”,字面意义很好理解,广泛流行在社交媒体聊天表情中,一用便知,简直欲罢不能。

稍微解释一下,最初用于男女之间聊天软件中使用。多用来指舔着脸尽力讨好别人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和问候。比如某男生特别喜欢一女生(舔狗),到头来发现自己什么回报也得不到,像个小丑一样可笑。

小丑,原指那些在杂技中滑稽表演,用来取悦观众的人。

现常被用来指代“舔狗”、“生活不如意,在网上哗众取宠的人”、“自作多情的人”、“前后态度反差巨大,让人觉得可笑滑稽的人”、“游戏操作滑稽可笑的人”,常用于自嘲或嘲笑别人。

一言以蔽之,一表情解尴尬,一笑“表”恩仇的绝杀表情包,现代年轻人在社交软件中出现频率之高,但这背后显示的是浓浓的“丧文化”,让人不禁想起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可怜又可恨的大庭叶藏。

《人间失格》里的叶藏是用生命演绎“小丑竟是我自己”

正文手记以开篇第一句“我这一生出过不少丑”,就定下了自己的基调“小丑”。

叶藏所谓的“丑”,从小时候讲起。例如:他觉得火车站的天桥,是为了愉悦、时髦的装饰设备;地铁是一种特别而有趣的游戏;床单、被套只是无聊的装饰,意识不到这是日常用品;别人喊饿,他才知道饿的感觉......

他很小就发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瞧不起身边的人:看破女人的小伎俩,竹一的见解庸俗;堀木是个混世之人,酒肉玩伴而已;他看不上任何现实的虚伪、肮脏;他看不起为钱奔命不知人生意义的碌碌无为之人......

精神上独占鳌头,相处博弈之时永远在他人之上,整部小说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生性敏感甚至让人产生优越感,永远一副艺术天才的灵魂。

然而,随着家道中落,叶藏结局让人大跌眼镜:辗转于五个女人之间,苟活于世,从事着绘画工作却被迫画三流漫画,用情很深甚至为情自杀,到头来自己都分辨不清是为情还是为己,看见妻子被他人玷污之时,自己被惊吓到痛哭忘记了救妻子,才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这就是叶藏,也是太宰治,被人莫名其妙的送进精神病院,被人送进乡下茅屋当疯子对待,那年仅仅27岁。

虽然鄙夷人世营生,却也费尽心力的讨好这个世界,原来,我只是个小丑......

没有人天生是小丑,叶藏来自父亲高压教育下的映射

1、父亲制造的肃穆家庭气氛

叶藏童年最痛苦的时刻,就是开饭时间:

“一开饭,全家十口人就会面对面做成两列,前面分别摆放着各自的餐盘。身为老小,我自然坐在最后面。餐厅幽暗,十几口人挤在那里默默无言地吃午饭的情景总会让我不寒而栗。”

所有童年别人口中的“幸福”和叶藏内心标准完全不同,他不知道自己内心的幸福是什么样?但是非常清楚自己非常不幸,非常痛苦,非常不开心。

和外人口中的自己差异巨大,那么他妥协,去装扮所有人眼里的那个该幸福快乐的孩子。

而作为成年读者,我们懂得那是“家”中权威人士父亲带给孩子的恐惧,

2、父亲的身份与角色,得不到理解和认同

叶藏说:“不自杀、不发疯、不绝望、不屈服地谈论政党,继续与生活作斗争 的话,未免也太痛苦了吧?”

这是一个十岁孩子眼中的父亲形象,从政是极为痛苦的事情,然而父亲能坚持这条路上,到底是因为什么,为钱?为自己?孩子从父亲那里,越发混沌“活着的意义”。

他其实也有责怪过父亲:“从小到大,自己的家人究竟如何痛苦,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事苟活于世的,我丝毫想不明白。”但他懦弱到,不敢提及质问的是父亲大人。

3、父亲强权压制,叶藏衍生出小丑人格

叶藏对梵高、高更、塞尚德画作从小就觉得美,他读懂了这些艺术家的恐惧和伤害,勇敢的描绘出一幅幅奇怪的画作,他向往那份勇敢,也喜欢这种不为人知的宣泄。

叶藏从小喜欢画画,想上美术学校,但还是顺从了父亲的愿望考上了高等学教育,但经常逃课去画塾学画素描。

中学的叶藏终于离开了那个压抑的家,但从小的讨好人格这个时期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靠着逗乐的本事,哗众取宠。

他暴露“而我,确是在家人面前一路表演过来的,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老狐狸,演砸的几率比较低。

带着滑稽的面具,隐藏起真实的自己,这就是小丑人格。

然而,小伙伴竹一却一再表示惊恐大叫“妖怪的画”,叶藏面对大众审美,一次次陷入自我怀疑,小丑心理一次次爆发,他的精神痛苦主要源于内心的反抗与最终妥协于现实的巨大反差。

4、父亲去世,丧失人格的叶藏,已无来路来寻

迷恋上烟、酒、女人的叶藏,沉迷的不仅有麻痹作用的介质,而是失去理智后得到的温暖。

自杀未遂后,被学校除名,从警署回去后被“比目鱼”接到住处,这个曾替父亲跑腿的商人,在父亲政治仕途落败后,换了一付嘴脸,丝毫不提老家寄过来微薄的钱供给他在比目鱼家的餐食。

父亲过世了,叶藏终于说出了心底的沉闷:“父亲不在了——一刻都未从我胸中离开过的令人怀念和害怕的那个形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甚至觉得我从前之所以被沉重的烦恼压的喘不过气来,都是父亲的缘故。现在,我反倒没劲了,连苦恼的能力都丧失了。”

叶藏就这样双目空洞的被当作个疯子,躲在乡下,过了后半生。

有人说,叶藏是自己选的路,自己造的孽,自作自受。这话没有错,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大庭叶藏一样深受父亲的映射,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父亲。

那总有那样一群孩子,生性敏感,天生没有皮肤,神经裸露于外,如果不自生出一套保护膜,恐怕早已夭折。

小丑的面具,就是叶藏的保护膜,逗乐他人,才能假装安心的活着。活着已经是用尽力气,渐渐失去了反抗能力,只要人触碰到他,神经的保护膜也于事无补,疼痛全身。

他需要不是保护、不是反抗,而是最初父母给予的平凡的爱与平等。

《人间失格》中,所谓失格,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种资格是谁给的呢?首先当是父母。

这篇小说,最特别之处在于这种卑微与敏感共存的心态,太宰治对于叶藏的内心,填满了丰富细微的毛细血管。

有一天晚上,就是妻子被玷污的那个晚上,叶藏和堀木在天台上喝酒,堀木说一句话关于耻辱的话,叶藏惊住了,他意识到这么不堪的一个小混混都在侮辱他,瞧不起他。

他转而自我解释:“说到底,也是因为我一开始是个没有做人资格的孩子。”

从始至终叶藏没有埋怨过父亲,轻描淡写,即便成年后的四处躲藏,自杀、想进监狱、喝酒打吗啡,他都是向死而生的,他的内心一次次告诉自己失去了一种做人的资格,做人能够情绪稳定的度过一生,这样的资格太难了。

他再一次回到了童年,不被父亲看好,而一路下滑坠落。父亲没落后,他的不争气,堕落形同乞丐,父亲连见他一面都不肯,他认为是个弃儿。从此,堀木瞧不起他,他承认早已人间失格,原来是个小丑。

写在最后

最近我写了一篇青春期的文章,收到很多父母的留言,其中一位父亲说理论太多,干货不足。我在想,很多这样的父母急赤白脸的寻找世界上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掉眼前这个熊孩子的所有缺点,但从未想过,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方法,缺的是意识和观念。

《人间失格》的父亲是政府官员,之前家庭繁荣昌盛都得益于父亲的事业,想必一定是位智力和情商都很高的人。

然而,他在继承人心中竟然是阴森恐怖的深渊,这中间的差异,恐怕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意识未到。竟然没有发现儿子一直在讨好自己,一直在拧巴的精神挣扎,如火纯情的隐藏真相,都成为本能之时,还到哪里去找让他悬崖峭壁的人呢?

大庭叶藏是个好孩子,这是母爱泛滥的女性心中的大庭叶藏,而成年男性大庭叶藏,在男性心中一直是个小丑,一个不符合人间标准的混世浪荡子。而这,源自父亲作为男性世界的压制和评判。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关注~@荣荣家庭关系教育

发布于 2020-12-24 15:53

讲了一个“心向光明,却一路走到黑”的人。

讲了一个清醒之人自甘堕落的全部心路历程。

他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面鄙视自己的行为,一面又体会到不曾有过的僭越规矩的愉悦。

由于一直清醒,愉悦之余却也倍感痛苦。但是坏习惯已经养成,无法痛改前非,所以只能越陷越深。

再后来,为了不让自己痛苦,干脆放弃整个自我。大不了一死,心里再无负担。又体会到了彻底沉沦的快感。

直至寻死失败后,也没能做到自我救赎。

他没从自身找原因,把一切都归咎于外在因素。所以,直到最后他也没能走出来。

发布于 2019-12-21 15:19

其实主人公叶藏就是太宰治本人的写照,太宰治与世人格格不入却还要尽力去讨好,每一天都极为痛苦的活着。真正细腻伤感的文字就在《人间失格》

个人认为书中也有能警醒自身东西

比如


叶藏用酒精甚至是毒品麻痹自己,逃避生活,他软弱,也骄傲。

发布于 2019-08-26 22:46

只有我感觉叶藏活该吗?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发布于 2020-09-27 22:55

叶藏是个极度敏感早熟的孩子,他的孤独在于他有些超越同龄人的洞知观察力。父母们大部分只想要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叶藏知道,所以他按照大人们的预期活着,可是那样有什么用,终究不是真实的自己!一个人若长期带着面具生活,要么心理无比强大到变态,要么就早早的厌世。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

他害怕善良,害怕自己对他人的善良,也害怕别人对他的善良。有颗洞明世事的心,却懦弱着,想着讨好他人,却把自己委屈了。哗众取宠终究不可取。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就不会有悲痛袭来。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纯真的信赖是罪恶的源泉。

越美好的事物往往越锋利,特别是穿透心的能力,特别快

编辑于 2020-12-28 17:26

为了挑战自我+谣言终结者的目的读了这本书。书很短,读得很快,100页3个小时多就读完了,用坛水鲁迅配着万宝龙星际行者记完了笔记。这本书颇有非议,我在知乎上随便找几个看看:

「烂大街的装逼书」
「是乱七八糟的小说」
「没有逻辑的推理,现实的阐述,深刻思想的表达」

更难听的不说了,咳咳。

但是,我必须说,以我的审美角度来说,这是在我的阅读观里最正常的小说:以「我」为主线,按时间线贯穿全文,事件也不复杂,同一时间点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不超过两个,最头痛的心理描写部分要是看不懂可以扫一遍,知道大致意思,过。读起来就很方便,自然。

关于占这本书大部分的心理描写,我想说的就是,你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理解一个精神病人的全部想法,就算你是医生也没用,就算你是和他同病相怜的涸辙之鲋也没用。至于这个心理描写如冷军画作一样的超强解析力,了解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好。我把这种思维上的繁复逻辑比喻成一种从A到B——你从A想到B需要一秒钟的话,回过头来想想你是怎么从A想到B的,就需要至少一分钟。之前看福尔摩斯的时候福尔摩斯讲过,他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周边细节可以在一秒内判断出他的职业,但是具体涉及到是什么细节,怎么分析得知的,他解释给华生却需要至少一分钟。假使这个叶藏是真的有的话,他也不会不停疯狂地头脑挣扎,而是潜意识地就唯唯诺诺,然后回到家再痛苦地想自己是怎么一下子就干出唯唯诺诺的事情来,想明白了,落笔。当然回忆痛苦本身亦是极其痛苦的,在大多数时候往往比经受痛苦本体更加痛苦;事实也是太宰治写完这本书一个月后直接按照书里叶藏高中时殉情的方式葬海身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一杆笔一摞纸,墨水一流淌,带走了多少作家的性命。比如为什么万宝龙首年大文豪海明威能卖到18000一根这样。

文章的叙述很平淡,异常的平淡,以至于在写到他的妻子被一个商人强奸的时候,这件事本身在10个字以内就一笔带过,而且还写得隐隐晦晦的,我一开始只是以为他发现街边两只猫在交配。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故事波澜性和普世性不够,私小说而已,读不进去。线性的叙事结构也没有让故事由于前后照应而变得过分复杂(以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叶藏没有强烈的思维反刍,要是有的话这篇小说就真难读了)。

书成于1948年,再结合后记里“十年前的遗物”可知,叶藏的最后几年是在日本20世纪30年代后期,彼时海军军官学校四年级学生森下下士正在斥责新生平田一郎说话声音太小没有气势,根本听不见。那个时代全是什么所谓「昭和男儿」,不想现在这样,配上肥宅快乐水,走到哪里都有一大批一大片的令和废宅。对不起,那个年代不接受废宅;他们给废宅准备好了「精神注入棒」,准备好了精神病院。至于令和废宅吧,我看过一个日本的有名综艺《可以跟着去你家吗》关于某太鼓少年的描写:

节目组:「你是打太鼓达人的是吧,手里有鼓棒,从街机厅出来。

少年:「嗯」

节目组:「可以跟着去你家吗?」

少年:「可以呀。不过能请我去7-11买点东西吗?」

节目组:「可以。」

然后他在节目组埋单的情况下,买了仅仅三千多日元的乌龙茶饮料和面包就出来了。他把节目组领到东京最廉价的那种出租屋里,家里榻榻米上卧着带病的老母。家里拥挤本无太多空间,然而柜子里仍有太鼓达人各个版本的驱动,桌子上摆着官方出品的一只外设鼓,床头摆着缠着手胶的各种各样的鼓棒。到了家节目组问能不能打一首,他打了一首11亚最难曲《北琦玉2000》,全连47可;末了还不断地道歉说不好意思,家里的鼓还是太差,比不上框体的鼓的手感,不然不可能47可的。

话逐渐便被谈起来,他说他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打太鼓达人,毕竟自己也没有其他的爱好;他不喜欢学校,不喜欢同学,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交际。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他受不了学校同学老师交际,只好休了两年学,把街机厅当家,太鼓度日。后来父亲过世,家里经济条件没法允许他一生如此;他便只好硬着头皮念完高中水个文凭,辗转于罗森全家7-11当打工人。他一个月赚下来的钱,够母子俩吃饭,租房子,偶尔给母亲看病,以及每天出勤街机厅打太鼓,没了。他,尽管才二十岁整,还说,把母亲赡养好,自己剩下一生的时间打零工,打太鼓,就够了。说这话时,他腼腆的脸上绽放出心安的笑容。叶藏若有知于此,也会有这样的笑容的吧。好孩子们有的站起来成为顶天立地的男人;站不起来的,废宅一生,幸福了就好。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像二维码的纠错机制一样,容得了不是主旋律的人和事。

如叶藏和太鼓少年这样的「边缘人」我认识一点,我没有办法说「他们活的好好的」;这样的边缘人,他们知道,能安安静静地活着,不连累其他人,就是一种幸福了。想想我怎么认识这帮人的——写这文章的时候我坐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到回龙观挂号去做脑ET和眼动。来回四五天而已,服的四种药就堆满了一个小药盒。写这文章我倒是不觉得很悲哀,悲哀什么的时间早就过去了,我只是觉得有些荒诞。荒诞而已。

发布于 2020-11-02 21:03

它讲的是一个极端精神洁癖的人在与世人的交往中逐渐自毁的故事。

我的不幸,全是出于自己的罪恶。

这句话可视作全文的文眼。

太宰治是这样写大庭叶藏的处境的:

这世上有形形色色的不幸之人,不,就算说全是不幸之人也绝不夸张。然而他们的不幸可以正大光明地向世人提出抗议,而世人也能轻易了解他们的抗议,并寄予同情。可是我的不幸,全是出于自己的罪恶,无从向人抗议,若是我结结巴巴地说出一句类似抗议的话语,不仅比目鱼,肯定所有世人都会为此大为震惊,会认为“你竟然还好意思说这种话”。

大庭叶藏是典型的冲突恐惧者,他形容“平时他们似乎隐藏着本性,但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在暴怒之下,突然暴露出人类可怕的一面,就像温驯地在草原上歇息的牛,冷不防甩尾拍死停在腹部上的牛虻一样。”

他对此采取了讨好人类的方式——扮演一个搞笑的角色。

大庭叶藏还有极端的精神洁癖,他想不通为什么人类能够互相欺骗,却又彼此毫发无伤。这精神洁癖才是叶藏痛苦的根源,当他看到人类内心所想与实际所为不符的一面时,他感到无比绝望,并向人类紧紧合上了信任的外壳。

然而正是这精神洁癖,使他认定自己是罪恶的(他扮演搞笑角色本身就是在骗人),在走向自毁的过程中,有人为他殒命,有人因他陷入悲惨境地,在精神罪恶的底色上平添世俗上的罪恶。于是他说“唯有污秽的罪恶与卑劣的罪恶一再堆叠,苦恼不断扩大增强。”

回首叶藏走过的二十七年,只有在与这四种人在一起时才能短暂地卸下面具,得到片刻心安。

堀木,妓女,恒子,好子。

相信讨好者感同身受。

和堀木交往的另一项好处,是他完全不理会对方的想法,一味任凭自身的热情发散(也许所谓的热情,就是无视对方的立场)。

叶藏是这样概括堀木的,正是由于堀木的自我,叶藏意识到自己无需积极回应他,无需担心自己的行为对他造成影响,这使得叶藏在与人类一唱一和的交往模式中解放了出来。

我眼中的娼妓既不是人,也不是女性,倒有点像是白痴或疯子,躺在他们怀中,我反而感到无比心安,可以沉沉入睡。

她们的欲望少得可悲,近乎无欲。叶藏认为她们是他的同类——毫无操纵别人的欲望。叶藏这一生从未想过操纵他人,即使是他的敌人,他也只想着如何让对方幸福。

不过,虽然她没用语言道出“落寞”,但身体却有一股无言的落寞,就像一股约莫一寸宽的气流围绕在她身边,连我的身体也被那股气流包裹,与我那带刺的阴影气流相互交融,犹如“落在水底岩石上的枯叶”般,使我得以从恐惧和不安中抽离。

叶藏从恒子这里感受到的与躺在那些白痴娼妓怀中安心沉眠的感觉迥异,他形容“与这名诈欺犯的妻子共度一夜,是获得解放的幸福夜晚”。两个同是落寞的人,身上围绕的阴郁气流相互交融,使得叶藏感到自己被一种幽微的幸福包裹。

她的特质相当惹人怜爱,而且以前她的丈夫深感憧憬,那就是纯洁无瑕的信赖之心。

可以说,唯一可能拯救叶藏的,也就是好子了。好子与前面三者都不同,她代表了人类至纯至真的善面,代表不懂任何污秽的童贞。如果说叶藏在前面三人身边得到短暂歇息的话,他在好子身边则是得到心灵的救赎,在好子这里,他那崩塌在世人面前的真理终于得到重建,为此他抱持所谓一决胜负的心理,毫不犹豫地盗走这朵野花。

由此,当好子纯洁无瑕的信赖之心被玷污后,全文的阴郁基调更加浓重,叶藏的情况急转直下也就不难理解。

纵观全文,太宰治都没有为读者们提供摆脱叶藏思维方式的方法论,甚至在后记里他还以酒馆老板娘对叶藏的评价隐晦地表现出,世人即使看了叶藏的自传,看过他对自己痛苦的剖析,仍然无法理解叶藏的内心挣扎。在叶藏的世界观里,世人非黑即白,对善的极端追求造成他对恶与假的不可忍受,不仅是世人未能达到他的标准,他自己也未能做到心中所求,在日复一日的自我谴责中,以近乎疯狂的模样走向自毁。

我曾经由衷地向朋友感叹过,我希望这个世界人人心理健康,精神富足,可以真正以人的姿态组成一个社会。

我并不认为《人间失格》中叶藏是精神受蚀的那一个,世人能够安然地活下去,是因为他们能够原谅别人的错误,也能宽恕自己的错误,因此人人都能带着自我认同过的暗面毫不羞愧地参与到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中。在叶藏的世界观里,他绝不会想到老板娘会评价他“是个神一样的好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他的极端洁癖致使他落到此下场几乎是无解的。就连太宰治,也只能描绘出这样一种人生轨迹警醒大庭叶藏的相似者。

要说什么样的世界才能使大庭叶藏免于崩溃,我想,大抵只能是共产主义社会了吧。(叹气)

编辑于 2021-02-03 17:53

小说手记以第一人称描写了一个家庭背景相当优越的少年一路成长为一个社会败类的故事。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此类的小说都旨在借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来反映当下社会背景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达到影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的目的。

第一篇手记里描述的是少年时代的叶藏在面对生活时,选择表演以达到自己逗乐众人的目的,然而少年的他却不知长期以往下来这会给他造成一种害怕暴露本性的性格,同时也会使他在面对生活时更加的小心翼翼。其实这种处事的方式或许是我们童年大多数小伙伴选择的途径,因为渴望得到长辈或者是同龄人的关注,便想法设法的去做一些能够博取他人欢笑的囧事,却极其害怕别人看穿自己。叶藏在被小伙伴竹一看穿时的不知所措,以及想方设法对竹一各种关心,去换取保守自己在众人面前表演的秘密。小说凭借其强烈的代入感,让大多数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少年时代的叶藏,这对于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其实是一个缩影。

第二篇及第三篇手记的叙述,讲的是叶藏在面对生活的诱惑时难以把控自己,碰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处理,又或许是不懂得拒绝的叶藏逐渐陷入泥潭。和常人不同,小说里叶藏得主角光环让其在任何女人面前都能轻轻松松的吃白饭,或许这也是造成他糜烂生活其中之一原因,但归根究底是因为其缺乏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对待生活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造成其生活的各种不幸。

总结来讲,人间失格这个作品整体基调较为沮丧失落,其所传达出来的人生观过于消极,个人并不推荐这部作品。

发布于 2020-04-01 18:11

简单说就是个泥沼,还散发着阵阵恶臭。

因为底下埋着男主角的尸体。

不知道这个倒霉蛋是怎么掉进去的,

但尸体腐烂的味道会让我感到恶心和不舒服。

太臭,靠近它简直是一种折磨。

人类因为有思想,而领先于其他动物。

但有时候,就是思想,杀死了人类。

过度在意外界的看法,非要让别人来给你下定义。

就是连猪狗都不如的,

毕竟猪狗活着就好,从不需要什么认可。

自己活得开心,就这辈子头等大事。

别人高不高兴,关你p事,

我行我素那是有个性,

别人惹你就是罪该万死。


至于男主角这种弱鸡么,

不去死还能怎样?

生而为人,你确实应该抱歉。

你对不起的不是别人,

是你自己!

没有人稀罕你的抱歉。

因为在乎你的人本来就很少。

人们喜欢别人迎合自己,但其实很讨厌没有脾气和原则的软骨头!

态度强硬的人才会受尊重。

发布于 2020-09-06 00:09

我说他实际是一个身患精神疾病的作家,也许就好理解了。不管怎样我这么理解的。

十年前我二十几岁纯粹为了有名气读的,讲真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神经细腻的,总之读完后,觉得就是一篇非常忧伤,不得志作家的自传。

但十年后,经历一些人跟事情,再看,活脱脱就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眼里的世界。读着读着,如果你也对现实失望的话,你一边读一边会可悲的想,这个世界被比目鱼以及掘木这种人围绕,真的太恐怖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作者将其看的太恐怖了。他是真的自己胆小或者过于善良。

这种病应该叫做双向情感障碍,我看有些人的回复也有点到这一点,但恐怕,如果不是自己有这个病或者你见过此病患者,是不能完全理解这本书的,你最多感觉的就是“丧”“文笔流畅”“抒情大家”……但你并不能抓住内核。

但是知道这个病你对号入座,那就理解的八九不离十。但你必须还得有这个病的切身体会或者接触过患者才行。单单去看这本书,你也是了解不了这本书的“好”。我不想用好去形容这本书,我倒是很想用“真实”来表达此书的研究价值。适合精神病医生看。

作者讲高中遇到一个叫竹一的同学,当时作者正在搞笑,但此同学突然说“你是故意的”,作者瞬间阳痿一样不自在。往前推,他老爹给几个孩子带礼物,他想要书,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这种需求再提会被老爹厌烦,违心说了自己爹喜欢的礼物……

因为这书是作者写的,作为看书者首先会认为,他没有瑕疵。甚至读到这些个举例会同情作者。但请问,人生一百年,你不争取自己喜欢的,……这可能就涉及我自己的活法。懂得自然懂,总之我没有作者这种违心的搞笑,可能长得不漂亮没有被霸凌的担心,但我确实活的很自私就对了。比如只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好。自己不喜欢的理都不理。也就不会费什么心在比目鱼这种人身上。我身边自然有这样的人,不过他一旦对我如此示威,我会让他更不好过就是了。真善美里面,作者首先就不真。但我的自私让我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此真实,反而对待万物都是出自真情。这个反而跟作者表达的殊途同归。实际不对任何人抱有偏见,希望世界和平,但在我自私人眼里看,他非常假。

扪心自问,你会对班里那个万人迷,真心想当做朋友吗?不会!

我确认看到身边痛苦的全部是人堆里嘻嘻哈哈的人。

梵高,出身不好,割了自己的耳朵,我单纯一个门外汉看,他可能为了艺术献身。但如果你知道他深陷精神疾病的困扰,可能他精神恍惚下割的也未可知。

太宰治也是爱好画画,人间失格里面就说自己想成为梵高一样的家伙,俩人惺惺相惜。实际他出身官僚家庭算是富裕。所以统一看什么艺术家并不能代表正确的阶级。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阶级。

那什么让他们如此艺术,如此相像。画的向日葵蔫了?写的文字是丧的?实际是病。

不是骂人的病,是一种医学里面有的病。

编辑于 2021-02-08 16:40

一个极度敏感且不幸之人的自传


经过一次次不幸经历后仍顽强抓住最后一丝光明,本该爬向光明却又被残忍残酷的现实打入黑暗的绝望故事

之所以像叶藏这样的人所以才会经历这些不幸————为人失格

编辑于 2020-06-29 09:52

一个自甘堕落者的自白书?原谅我读书少,实在参不透作者想要表达的玄机。

读这本书,是种很不愉快的经历。常常被它所传达的阴郁、颓废、堕落折磨,感受不到一点儿的温暖。主人公从小家境优渥,他却只感受到了压抑,这就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意思了。及至离开家去求学,还一味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抗拒一切,又讨好一切,没有主见,随波逐流又暗自痛苦,这就有点无事找抽了。然后成年,仍然没有一点儿的改变,只一味的自怨自艾,自甘堕落,仿佛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似的。若是中国的作家写出这样的一本书,大家要叫他“渣男”了吧?

反正读了这本书,我的灵魂及思想没有得到一丁点儿的升华,相反,我觉得我快被它整抑郁了!

发布于 2020-06-28 22:43

不知道是我读的这本的翻译的不好还是我自己的原因,看了这本书的第一篇手记,叶藏是一个家境优渥且长相帅气的男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书里的描述应该是二战结束期间,没有去查证不知道对不对),这种外在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他知道如何取悦别人,他想要学画画家里也有钱让他学习,我是真的真的不明白,难道就是因为家里太有钱了没人关心他所以心里出了问题吗?(无意冒犯其他的,就单单针对人物设定)他读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但是在他身上没有反映出一点积极影响。

唉,我好困惑,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

第二篇和第三篇手记我姑且能稍微明白一些什么,但是我总觉得我明白的并不是作者要传递的。超级困惑我现在

发布于 2020-11-08 17:53

一个胆小敏感的人,与周围格格不入,用酒精和毒品逃避现世,逃避生活,最后走向人格毁灭的故事…不过很多人都可以从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

发布于 2019-08-29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