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
餐饮
餐饮业
餐饮管理

餐饮行业的组织架构是如何设置的?主要分几大部门?

关注者
14
被浏览
58,975

3 个回答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竞争白热化,餐饮连锁企业的利润被压缩的越来越薄。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组织结构,面对后端成本过重的局面。


特别是中小餐饮连锁企业,门店数量尚不具备规模效应,后端成本会特别高。以30家直营连锁门店的品牌来说,按照传统的组织架构,会出现一个问题[后端的人员数量可能会比前端的人员数量更多]。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后端人员数量计算:董事长(1个)、总经理(1个)、营运总监(1个)、区域经理(3个)、筹建经理+助手(3个)、选址经理(1个)、加工中心经理+搬运工(4个),仓管+采购经理+采购员+货车司机(6个)、人力资源经理(2个)、财务经理+出纳+会计(3个)、品牌经理+新媒体运营+设计师+第三方平台运营(4个)、水电工(2个)。


发现了吗?在整个组织构架中,除去董事长这个角色,后端人员数量就高达30个人,平均一个门店就要养一个后端的人员。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的情况下了,加工中心那里是按照招募兼职人员做加工的算法,整个后端人力成本依旧是居高不下。




这个时候,整个人力成本账算到这里,有些餐饮掌门人,会把整个后端架构做大调整:

1.把总经理、中央厨房的人员等配置保留,把其余的所有岗位直接砍掉,能外包则外包。

2.像营运总监、区域经理这些中高层架构直接砍掉,让门店的店长们直接向总经理或者董事长汇报。

3.下放招聘的权限到店长,店长有权任免人员。同时,培养每个店长的维修能力,让每个店长都可以兼着做水电工。

4.砍掉采购环节的中间层,让供应商直接跟总经理或者董事长对接。




这个架构看上去能省不少后端的人工费用,让企业快速赚钱,但缺点依旧很明显,甚至限制品牌本身的发展。具体的,各位看官请看:

1.没了采购,全靠老板出面,拿账期会很棘手,影响自由现金流。

2.整个架构中,没有高端的智力人才,例如公关宣传不足、财报有瑕疵,在资本端的融资容易受阻。

3.缺少了人才裂变机制,一个店员努力奋斗最多就成为店长,在一定程度会让店长们陷入小富即安,店员则陷入内卷。

4.很难开展新零售业务或者挖掘品牌价值,很容易出现商业模式跟不上时代的风险。

5.架构看似是成本,实际上也是吸引年轻人加入品牌的亮点,也是一种上升通道。对于职场人来说,4000元的后端文职专员,会感觉比12000元的店长更为体面。扁平架构,忽略了人性。




为了弥补高端智力人才的不足,在未来可以考虑搭建[共享高端人才用工平台],具体操作如下:


1.联合同体量且在同区域的多家餐饮品牌,共同成立一个品牌管理公司,负责股东们品牌的运营工作。通过这个方法,品牌的体量就很快聚合为100家的规模。

2.此时,原先的成本中心就变成一个阿米巴,尽管不产生营收,但能让高端人才的人力成本降低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3.股东之间互不干涉原有品牌的经营,跟[共享高端人才用工平台]的关系,更多是定制化的甲乙方关系。

4.设定竞业和保密机制,互不挖各自品牌的店长,互不涉足各自的品类赛道,互不泄露各自的经营核心数据,若有违规必须严惩。

5.共享[联合创立的品牌管理公司]的品牌,放大在区域内的上下游影响力。

6.设立培训师的架构,代替传统组织架构中的区域经理、营运总监、HR,用迭代式培训满足不同品牌门店管理的赋能需要。

7.线上平台(公域、私域),由这个品牌管理公司的母体进行统一的运营工作。在私域模块可考虑联动共享,更好地促进餐饮新零售的发展。按照传统的架构需要150家门店左右做餐饮新零售才有正向利润,现在这个门槛可以降低10倍以上。

8.若第三方供应商的服务价格低于品牌管理公司,股东们可选择第三方供应商,但具体的交付结果由所决策股东自行承担。这是为了提高内部交易效率,避免交易成本过高、流程过重。

9.平台下的各餐饮品牌的店长们,若当年的业绩优秀,可享受股权激励,并且可参投平台下的各餐饮品牌门店。比如,你在奶茶品牌是个优秀的店长,你也可以成为麻辣烫、火锅、小面、炸串等品牌的投资人,直接享受[分红权],可参与投资品牌门店的经营复盘,用聚合的力量变成一个品牌孵化器。

10.财务核算模块,各品牌的股东可以考虑独立保留,不需要共享。为了控制[共享高端人才用工平台]的成本,以及保证财务的公开透明,在单独设立[只服务于用工平台的财务]。




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说,直接外包不更好吗?为什么要选择搭建[共享高端人才用工平台]?目前,外包企业的质量还参差不齐,更多只能做单模块,比较难满足品牌方在品牌建设、资本融资、新媒体运营等多元化的需要,而且直接找外包企业做定制化的成本,并不是中小餐企可以承担的。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去搭建[共享高端人才用工平台],不失为未来的一条出路。


除了后端的高端人才可以考虑共享,在前端的门店店长也可以考虑做共享,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店长收入的提高。大多数的餐饮品类,都是有周期性的,比如说奶茶店与火锅店的淡旺季是刚好反过来的,可以考虑做管理者资源共享、兼职资源共享。




今天写这篇文章,大概是出于一个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看着这两年不少中小餐饮连锁品牌的发展举步维艰,看的我很是痛心,常见的是三种情况:


1.组织架构太重,难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变化,原来的现金流思维难以适应当下的需要。

2.为了节省成本砍掉一些[核心竞争力]模块,极端化砍组织架构,这会影响品牌的口碑,不利于后续高端人才的引进。并且,创始人自己会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忙,离早期想通过创业实现[财务+时间双自由]的目标越来越远。

3.被头部餐饮企业优化的后端人员,也不乏许多优秀的人才,但目前的产业现状很难有接收的地方,被迫转行或者被迫降维做店长的人群也是特别多。这也是产业高端人才的流失,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创新和良性发展。




在目前经济存量化发展的大背景,除了餐饮业,很多行业都值得探索[灵活用工]的管理方式,甚至可以跨行业进行[灵活用工],毕竟多数企业的人力成本都是占据大头,且有很明显的淡旺季,让[组织架构]做到合理化变轻,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更多精彩,敬请留意[灵感点子制造室]。

编辑于 2022-11-09 20:08

营建部、营运部、企划部、采购部、产品部、行政部、人事部、财务部、IT部。

连锁餐饮也是一个大的分类,做的是连锁,项目是餐饮罢了。

所以组织架构和其他行业大同小异。

发布于 2013-02-26 16:07

很多时候,我们询问别人,您做的哪一行?听到很多的回答会说“做餐饮的”,这类回答中其实只要与餐饮相关,我们都会归纳进去,比如说:与餐厅相关的如服务员,自己开店经营,做厨师,做前端的推广等,这些工作和性质都是围绕餐厅展开的工作、人员、工具等。还有一类是围绕这个餐厅需要的物料展开的,这一类人也会这样回答,比如说:与物料供应相关的包材供应链、厨具供应链、设施设备供应链、桌椅板凳供应、食材供应、以服务等供应的,他们这一类负责匹配餐厅打仗做后勤保障需求的人员,他们也会把自己归纳入餐饮行业之列。

因此,我们要讲餐饮和了解餐饮,首先要把餐饮一分为二去看,去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抓住餐饮的本质核心,抓住主要矛盾去突破和解决问题,到底是餐厅这个前端出问题还是围绕餐饮展开的供应环节出问题。

其实我们只要是接触了餐饮,不管是中央厨房还是自己开店,都开始接触到了物料的采购,产品的加工,配送,分店厨房的操作,出品,销售等每个环节。在今天这么内卷的大环境,我们听了很多专家给我们提,餐饮要提高人效,品效,餐饮要极致低成本运营,餐饮要坚持高品质..........很多的理论,很多的分享;充斥着每个创业者和餐饮经营者,从业者。其实餐饮供应链与门店建设的底层逻辑是两个事情

从行业划分来说,餐饮的供应链建设它是一个物流行业和加工品制造行业的综合体,从匹配餐饮的品质来说,更加关注侧重加工厂的建设,它是侧重加工制造业的。从匹配门店扩张的半径来说,它是一个物流的行业,物流匹配度。 对于一个餐饮品牌,它可以先有个侧重,如果发展速度很快也可以双匹配。但是总归结底就是成本的问题。如果从0-1,从1-5,需要比较漫长的调整和灵活机动,建议开始是不需要匹配后勤供应链工厂建设的,因为工厂是一个重投资,是一个漫长的回本过程,在你创业前期它就是一个负担和累赘。

而餐厅分店的更多的是一个服务行业,前端运营的各个方面如产品生产、出品、销售、营销、客户沟通等,这些全部都是服务行业覆盖的范围,它最终归属于流程建设、产品的加工流程、服务流程、销售流程、营销方法等等。它和工厂建设是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工具和管理办法。因此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用原来前端的团队建设后端,用最原始的加减法来去改善前端的效率流程。很多时候事倍功半,没有达到品牌预期目的,最终也拖死了品牌。

因此餐饮的供应链建设,分店品牌的建设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和行业,作为品牌创始人和战略高管,我们做公司的战略和策略时候,都应该区分考虑,我们未来一年或者工作的中心是

供应链还是品牌?

如果供应链和前端市场同时推动,那公司是否有充足的资源支持?是否要匹配两套专业的团队来建设?

我们的前端是否需要一个专业供应链?如果需要是我们自建还是委托第三方?

如果不需要找,我们目前的分店的采购部门是否已经具备了匹配分店供应的能力?如:物料识别甄别,物料的品质管理,匹配效率?反馈机制,管理责任,等的界定。

如果我们需要开始考虑供应链建设的问题,我们就必须思考清晰:

未来3-5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我们的公司未来的侧重点是前还是后?需要什么样的供应链匹配。第三方还是自建?

团队搭配,需要甄选专业的供应链伙伴。特别是业务团队必须专业;

内部已经准备好了匹配供应链没?如:人员的共识度,高管的认知,自身物料的整理梳理,产品的梳理,目前的成本核算,现状与未来规划的成本结构计算,匹配前后的分工和责任划分,谁去主导和划分,监管。

发布于 2022-11-23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