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中文名

差序格局

适用领域

社会

性质

社会学理论

特点

自我主义等

提出者

费孝通

出自

《乡土中国》

概念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一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后来它成为一个非常著名的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本土化概念,虽然费孝通并没有给予差序格局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它仍是对中国社会关系具有强大概括力与解释力的为数极少的重要概念之一。

费孝通先生这样表述差序格局概念:“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背景来源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1]

形成因素

一血缘,二地缘,三经济水平,四政治地位、五知识文化水平。

圈子的大小和上述因素的大小强弱是成正比的。血缘组织越大,圈子就越大,其属性规则以伦理辈分为基础。地缘越是接近就越易形成差序圈子。而经济水平政治地位的高低是圈子形最重要因素,它象征着权力支配的大小。而文化知识则是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又普遍渴求的。圈子的形成可能是一种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特点

差序格局

费先生揭示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自我主义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公私群己的相对性

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

特殊主义伦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人治社会

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

长老统治

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及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

内涵

以“已”为中心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中心。

为了已可以以牺牲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中国官僚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也绝不是领袖,他只效忠给他官做的人”。即便在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依然守着以“已”为中心的思想,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权益。因此,出现了瘦肉精、毒奶粉等。定期的打假也似乎成为了中国的“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几乎没有割裂了血缘和家庭纽带而能真正实现独来独往的个人。在中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是自古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差序格局还起到了一种“资源配置”的作用。

儒家思想和礼治统治

差序格局的出现有其伦理基础即儒家思想。孔子作为儒教的祖师爷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儒家强调“君子求诸之,小人求诸人”,并以“已”为中心克已复礼,推已及人,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克已复礼、敬畏礼、服从礼。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缺乏流动性。人们似乎是粘在土地上,他们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再加上乡土社会注重经验的特点,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崇高重老的思想即敬畏传统,服从礼的教化。

人际关系的双重性

差序格局中人际关系的双重性主要表现为固定性和流动性两个方面。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总称,包括自己与家人、与朋友、与领导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在血缘姻亲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往往较为固定。与朋友、领导等的关第相对具有流动性,它会随着个人处境的跌宕起伏而有所变动。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人们主要立足于固定的人际关系,因为它能够提供一种持续的社会资本。当人们遭遇困境时,主要也是从这种固定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社会支持。流动的人际关系虽也能在一定的情况下提供帮助,但它显示出较大的不稳定性。

影响与不足

不足

首先要纠正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定义,这个定义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但实际上,在乡土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因此差序格局并不是以某个人自己为中心,而是以家庭为中心,所推及的也不是他人,而是其他家庭。费孝通所举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例子,也隐含的是以家庭为中心。因此,差序格局这张关系网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

影响

差序格局作为结构性力量在影响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阶层的和谐建构以及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层影响甚至是负面影响。同时急剧的社会转型也在型构或解构着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在大力推动社会转型进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前进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专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做出科学的合乎中国乡情、民情和国情的制度和政策。唯其如此,中国的现代化强国之梦方能早日实现。

著作简介

费孝通

《乡村中国》,此书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皇权与绅权》、《内地的农村》、《乡土重建》、《生育制度》五书的合辑。诸书各有特点,但均围绕“乡土中国”进行讨论,故以“乡土中国”作为全书命名。

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基本色。著名的“差序格局”等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就是在这本书中提出和论证的。

《乡土中国》是社区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之作,代表了费孝通先生早期社会学研安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实地的社区研究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分析。费孝通先生所从事的这项当时的中国社会学界,是有开创性的。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殊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有助于当代青少年更好的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