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首页 本地 专题 文旅 视频 房产 美食 教育 理财 消费 网事热点
生活有了新奔头


  7月1日上午9时许,阳高县古城镇道贤村村民闫敏干完地里的农活儿,回到家简单冲洗了一下,换了身干净的衣裳,便直奔村委会,有几笔账目还等着他去处理呢。“现在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忙得有意义,收入多了,生活更有奔头!”言语中,闫敏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今年54岁的闫敏,两年前从古城镇下辛庄村两间破败的土窑洞,搬迁到古城镇道贤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总共花了1万元便住进3间崭新的砖瓦房,还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儿。“我们搬进来的时候,房子都装修好了,地面铺的是锃亮的瓷砖,水电暖一应俱全,亮堂堂的,甭提有多心宽了。”
  
  记者在闫敏的小院看到,院子中间开辟了一块菜地,种植的黄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菜地周边撒种的粉色的、红色的花争奇斗艳,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在闫敏家的客厅里,他扳着手指头算起这两年的收入:自己除了兼职村里的报账员,到了秋天和冬天,还负责看护林场和村里的苹果基地,春天和夏天便干些自家地里的农活,并就近到村里的大棚园区打点儿临工。老伴儿则在村里提供的公益岗位做环境卫生员,再加上村里产业分红、出租屋顶发展光伏产业的租金……老两口一年下来收入少说也有个两三万。
  
  当记者问及闫敏心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时候,他的答案是:“我们家2017年就脱贫了,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自家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村里水泥路宽阔平坦,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绿树花草修剪得很美观,走在村里好像走进了花园,这变化,放到几年前,我想都不敢想,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
  
  “今天是党的99岁生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打心眼里盼望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生活新的奔头!”采访快要结束时,闫敏难掩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闫敏一家的好日子只是古城镇道贤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00多户村民的一个缩影,而这一切都源于党的好政策。古城镇道贤村是阳高县2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为了确保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 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稳妥布局扶贫产业,既注重当前长效脱贫,又着眼于长远发展,采取了支部+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支部+企业+产业,实施了寒富苹果种植、西门塔尔牛托养产业扶贫、黑土猪代养产业扶贫、屋顶光伏项目、塑料冷棚、日光温室等多种产业,除了让百姓能够获得稳定分红,更是带动本村及附近贫困人口就业。
  
  “在企业带动下,老百姓挣上钱了,信心也足了,周边产业的氛围也带动起来了,相信几年后,这些产业不仅能活下来,还能活得很好。老百姓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史斌对此信心满满。(记者 董芳)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