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日消息(记者 庞婷)“新房子建设得太好了,完全出乎意料,我太满意了!”“看着新房子建好了,我这心里踏实多了。”“我们家准备过年前搬进去,家具都买好了,就想在新房子里好好过个年。”1月30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异地安置项目正式“交钥匙”,标志着门头沟首个整村异地安置村正式交付,村民将实现在新居过大年的愿望。

交付钥匙(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96户村民将陆续搬进新居 有村民计划发展民宿

从老村到新建房最远不过280米。一大早,沿河口村异地安置项目现场就陆续迎来看房的村民,大伙互相串门,一边对新房的格局和配置赞不绝口,一边规划着房子的布置和装修。

安置房整体采用装配式施工(央广网发 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房子真不错,打算年后就搬进来,房子就我们老两口住,现在还在想是装修成简约风还是北欧风。”沿河口村村民孙桂艳看着置换的170平方米房子,畅想着以后的生活,“等将来房子装修好以后,我们打算把空出来的房子做成民宿。”

沿河口村四面环山,位于石羊沟和刘家峪沟的交汇处,地势低洼。经历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村庄所有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道路损毁严重。去年9月,在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后,门头沟区决定对沿河口村实行整体异地安置。经过精准的测绘和分析,最终确认在距离老村最近处60米,最远280米的一块区域为沿河口村异地安置新选址的地方。

如何让村民在最短时间内住上有安全保障的新房?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和调研踏勘,一个创新方案出炉——建设装配式模块房。“我们镇、村干部一起开展灾后重建、入户宣传等工作,还专门前往天津市武清地区,走访、了解装配式模块房生产工序和构件情况,特别邀请了国家卓越工程师结合沿河口村的未来规划进行设计,同时还派驻区级驻村工作队全程跟进项目各项工作,通过施工方共同努力,终于在60天内完成项目交付。”门头沟区斋堂镇党委书记晋卫华说。

60天里,这条200多米的小路,孙桂艳几乎每天都要走上一趟。“知道要建新房子之后,没事就会过来看看,了解了解是怎么建的,安全性怎么样,看到也就踏实了。”

起初,村民们听说新房子2个月就能建好,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心里直打鼓,这么短时间建的房子能住人吗?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镇里组织专家团队进村讲解,并挑选村民代表到天津实地观摩装配式模块房的生产工序。

“沿河口村的房屋均为装配式模块房,通俗地说,就是房子在工厂预制完成,只需要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就可以。”中建一局北京门头沟区沿河口村异地安置项目现场经理赵新宇告诉记者,装配式住宅是一种比较新的施工建设方式,包含基础、房屋在内,均由工厂统一生产,具有抗震、坚固、防水等特点,相比传统建造工艺,装配式住宅建设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克服了冬季施工的限制条件。

看房当天,孙桂艳主动向记者介绍装配式住宅的优点,“一是项目建设快,二是防震,三是保暖。”

样板间(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等房子装修好,我想把多余的房间用来开民宿。”孙桂艳的家乡在东北,她说,如果没有建新房子,她可能已经跟老伴一起回东北生活了。现在,她已经计划好了民宿办起来之后做的第一道菜——铁锅炖。“我有独家配方,到时候如果干不动了就雇个人来给客人做饭。”孙桂艳满怀期待:“这房子建好了,往后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

41天完成96套箱式房安装

和村民一样在紧张和期待中度过的,还有中建一局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项目的工人们。沿河口村异地安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6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安置农宅96户。除了满足沿河口村整村安置需求,项目还将同步建设村委会、综合文化站、健身场地、小卖部、老年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刚得知施工时间只有60天的时候,按常规的建设方式来看,这无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新宇说,但为了让村民们在春节前搬进新房,无论是早进场还是晚进场的工人,都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确定施工计划后,我们细排了每日的施工安排,必须保证当天的任务都能完成。因为项目工期紧张,接到建设任务后,项目团队紧急奔赴沿河口村开展工作,500余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轮流作业,近200套机械设备轰鸣作响,昼夜奋战抢工期,箱体吊装采用24小时作业,不间断吊装。现场工人也是三班倒作业,才保证了箱体吊装提前计划完成,创造了41天完成96套654间箱式房安装的‘沿河口速度’。”赵新宇说,“虽然工期短,但装配式住宅相比传统建造工艺,具有更结实、安全的特点,可以根据设计需求灵活组装,建设时间大大缩短,也降低了外部环境对施工的影响。”

暴雪天气下项目团队全力保障施工进展(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3年12月11日至14日,京津冀经历大范围强降雪,门头沟一带出现强降雪寒潮天气。恶劣的天气给正在抢工期的建设团队带来不小的困难。

暴雪期间,多条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导致交通运输受阻,装配式构建运输车辆被堵在山路上无法入场。中建一局项目团队紧急制定应对方案,增补运输资源,在镇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紧急调运除雪作业车辆,预制构件等原材料按照工期计划运输到场。

12月22日,沿河口村最低温度降至零下20度,日平均气温更是创近10年最低纪录,现场土方开挖、节点浇筑、焊接连接、粘贴作业陷入停滞,第二道低温关卡接踵而来。

“我们在现场迅速搭设保温棚,增加保暖设施,累计投入棉被400余条,电热毯70余条,电伴热2000余米,阻燃草帘3000余平方米,暖风机15台。不计一切代价确保冬季施工质量与进度,确保老百姓能够尽快入住新家,温暖过冬。”赵新宇说。

那段时间,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和300多名工人不舍昼夜的作业声,陪伴着沿河口村熬过一个个黑夜,也共同迎接每一个黎明。

“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

“交钥匙以后,村民可以进行装修,还有些村民早早定制了家具,很快就可以搬入新居迎接新年了。”晋卫华说。

远眺项目工地,一排排新建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其间27棵老核桃树散落其中,与青灰色的新房构成一幅古朴自然的山水画卷。

沿河口村安置房项目俯瞰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本次安置房的设计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采用自然生长式布局,依“树”布局村庄,顺应场地高差,呈台地式分布,利用当地及洪水冲下来的石头,精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呈现错落有致的山区村落特色规划形态,最终形成“景村融合”“好房子”的设计理念。

晋卫华表示,重建后的沿河口村将充分利用周边的古长城遗址资源、永定河文化资源等发展文旅产业,房屋的设计充分预留了村民做民宿经营的空间,市民游客可以来到沿河口村体验“在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的意境。“未来的沿河口村也将成为门头沟区首个异地安置的‘诗画乡村’样板村。”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