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金华1月13日消息(记者 李晓晓 见习记者 孙俊 通讯员 裘云峰)金华永康是全国最大的红富士葡萄种植区,下辖的唐先镇被评为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走进位于永康市唐先镇的永康市鼎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由葡萄秸秆、畜禽粪便等制作而成的生物有机肥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生物有机肥生产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

“以前我们修剪下来的葡萄秸秆多的没有地方放,现在用秸秆就可以换有机肥,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葡萄种植大户周美和说。

让农户赞不绝口的,正是永康在全省首创的秸秆收贮运模式——“秸秆换肥”。永康以鼎昆有机肥厂(秸秆收储运中心)为主体,以“秆肥等换”即“一斤秸秆换取一斤商品有机肥”为收贮方式,配合25个村级换肥点加4个区域换肥点,农户只需将秸秆收集运送到就近的换肥点,公司将秸秆作为生产原料生产有机肥,将等量的有机肥返给农户。

周美和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葡萄园有50亩,每年会有葡萄秸秆枝条7.5吨,可以换成7.5吨的有机肥,一吨有机肥市场价是600元每吨,也就是说,她一年能多出4500元的收益。

农户用葡萄秸秆换取有机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企业每回收1吨秸秆,财政给予补助600元,企业可盈利100元。”永康市农业农村局耕地质量服务中心主任朱跃忠说。 如此一来,政府引导,农户受益,企业得订单,环境受到保护,实现了多方共赢。

这只是浙江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在湖州市,这里立足湖羊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助推“秸秆换肉”计划;在杭州市建德市大同镇,这里建立3000平方米的秸秆综合处理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年处理量超3000吨……全省各地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做实秸秆“疏”的文章。

稻草秸秆收割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

总结成功经验,攻坚痛点难点。1月11日,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永康召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客观审视秸秆综合利用依然未破解的堵点痛点,清醒认识这项工作距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会议现场,浙江省委农办主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说。

2023年12月初仍有部分地区出现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秸秆综合利用全过程环节的技术研发和推广还不到位;全省专业化服务队伍薄弱,收储用衔接不紧密;缺少服务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秸秆“收上来、用不了”的问题较突出;秸秆商品化处理仍是综合利用的短板,离田增值效果不佳……王通林从技术研发推广、收储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分析出浙江在秸秆综合利用上的短板和问题。

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

“2024年是全省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攻坚年,各地要以年度专项行动为抓手,以超常规举措,加快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今年末,推动秸秆离田利用率由上年的23%提高到30%以上,切实把秸秆综合利用办成一件农户可感可及的实事。” 王通林说。

编辑:杨正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