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秀发乌黑亮丽,伏案专注、恬静怡然,银针和丝线在一双巧手间来回穿梭……这是嘉定区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碧娴,匠名阿紫。身为苏绣世家的第四代传人,阿紫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诗意江南的素雅、秀美、精致都融入到自己的绣品中。同时,作为“90后”绣娘,她还喜欢借助AI绘画构思花样,并且主动跨界出圈,线上直播刺绣,让非遗不再高冷。

小小绣花针,体验人数超3万

“苏绣以前是如何表现色彩渐变的?比方说绣这样一个花瓣,会在中间画一条条的线,这条线叫‘水路线’……”近日,在位于马陆镇众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的嘉定苏绣非遗实践基地,阿紫带领学员们施针、运针、引线。在她耐心细致的讲解下,一枚普通的绣花针似乎有了生命。

阿紫在课堂上

“紫字上下拆开看,是此系。此处系有丝,就是我的职业——苏绣。”阿紫说,每周六晚上,她都在这里为失业女性、全职妈妈免费上“指尖技艺促进指尖经济”的公益课,教会她们一技之长,用万缕丝线织就锦绣国潮。

“陈琳和我是在嘉定区文化馆上课认识的,当时她对苏绣颇感兴趣,常伴左右,我也一直悉心教学。去年,她成功晋级,成了独当一面的体验课老师。”更让阿紫惊喜的是,2023年底,课堂上来了一个12岁的小姑娘——陈琳的女儿。现在,她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苏绣了。

陈琳(左二)与女儿

“当初身为学员的我,是追随阿紫的步伐而入的门。如今,我有幸带领着一群同样热爱苏绣的学员共同探索。”在陈琳的眼中,苏绣与许多人钟爱的瑜伽、跑步、冥想等休闲活动一样,都是一种能让人沉醉其中的愉悦体验。手中的绣花针仿佛被赋予魔力,引领着丝线交织,勾勒出一个个绚丽多彩的“梦”。

陈琳的经历并非个例。2023年,阿紫参加了90场非遗展示活动,走进38所学校,上了52次非遗在校园的课程,讲了101场非遗传承人课程。从2016年创业至今,体验苏绣人数多达3万余人。

巧手织锦绣,戴着镣铐跳舞

出身于刺绣世家,阿紫骨子里透着对苏绣的热爱与执着。“秋霞圃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从我家走到这里只要半分钟。自7岁起,我就跟随外公在这里学习绣花,我的第一幅作品是一朵娇艳欲滴、硕大的牡丹花。这幅作品的花样,我到现在还留着呢。”提起这些,阿紫的眼神都变得灵动起来。

第一幅作品的花样稿

那时资源紧缺,画好的图纸用硫酸纸覆盖,描红成花样,再用复写纸复印到布料上去绣制。第一幅作品绣制的时候,只有粉红、红色、绿色、蓝色四种颜色的绣线。绣线越少,刺绣越困难,这叫“戴着镣铐跳舞,还得舞得好看”。

“第一幅作品完成的时候,外公外婆激动极了,给邻居们看,说‘这是我外孙女绣的花。’可以说,最早的刺绣灵感,都是秋霞圃给的。”阿紫回忆道。高高的砖瓦房夏天凉浸浸的,阳光洒落在绣绷上,像打碎的金子,温暖又美好。在秋霞圃和大自然非常亲近又有刺绣陪伴成长的日子,让她感到内心无比丰盈。

“外公赠予我苏绣技艺、执着匠心。付出的是少年人的泪水、汗水和被针扎到十指的连心之痛。”大学毕业后,阿紫做了一个大胆却改变一生的决定——辞职,走向苏绣创业之路。

小时候的花样稿

此后数年,是阿紫不断学习、守正创新的时光。为了研究缂丝加绣工艺,她踏上了去南通的求学之路。冬天严寒,裹着棉被拿着梭子穿梭丝线。夏天酷热,热得头晕眼花,细细地辨认经线和纬线。

完成一幅苏绣作品要花费几个月乃至几年,一般年轻人很难“坐得住”,而阿紫却是难得的有耐心,“为了学习到珍贵的手艺,我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吃同龄人无法想象的苦。因为我坚信,我的作品终有一日,要在这世上放光彩。”

阿紫在南通求学

回到嘉定,非遗点亮生活

学业略有所成之后,阿紫开始思考:能不能让苏绣回到嘉定人的身边?嘉定是她的出生地,扎根的地方,也是嘉定苏绣的发源地。

“我总听人提起当年嘉定绣花厂的辉煌往事。许多嘉定人会在那里领取材料回家绣花,做好的作品远销海外,深受追捧。”阿紫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嘉定绣花厂早就已经成为过往,可那依旧是她心中一个美好的梦。

后来,她和同事组建了第一支绣娘团队,平均年龄65岁。丝巾、绣花本子、绣花灯、绣花扇……这些价格不高但精美雅致的苏绣生活用品,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不少家庭生活中的点缀。

苏绣作品

2020年,阿紫拨通马陆镇文广中心的电话,向他们讲述了一个非遗梦。故事中的执着与坚守,让同样从事文化传播的电话另一端深受感动,并在深入接触后,陪伴她第一次走进嘉定区文化馆。2021年,苏绣被列入嘉定区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从此之后,嘉定苏绣就经常出现在市民的视野当中。嘉定区文化馆举办的许多系列活动都有苏绣的身影。”嘉定区文化馆馆长田甜介绍,譬如“非遗点亮生活”文化集市、亲子周周乐、“绣美嘉定”文创展等活动都很受市民欢迎。阿紫也通过这些活动、展览和集市推荐嘉定苏绣,让更多市民喜欢苏绣、爱上苏绣,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守正创新,与时代同频

作为一名“90后”绣娘,主打的就是“守正创新”。为了让苏绣走下博物馆的墙面,飞入寻常百姓家,阿紫和同事设计制作苏绣文创,手工苏绣的口罩、丝巾、包、会议本,笔筒、储物盒、家居摆设等。作品所到之处,总是被抢购一空。“ 苏绣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技艺,我很支持,也非常愿意为它消费。”市民梁欣欣由衷地说。

诚然,非遗文化不能束之高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被更多人看到。渐渐地,阿紫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图案,想要绣制更新颖的题材。于是,极具异域风情的《洗马图》、现代感十足的《鸿马图》等作品跃然布上,让古老的苏绣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和光彩。其中,《鸿马图》是阿紫在2023年国庆节开始绣制的,背景由十八万颗五角星组合而成。关上灯,打开手电观看,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精美绝伦。

《鸿马图》

除了传统苏绣,阿紫还大胆尝试将AI技术融入其中。她将想要的内容输入进AI,一次次修改关键词,一次次跑图,终于绘制出了接近的图案,再拜托设计师兼合伙人李唯一深入修改完善,这就设计出了她最近正在绣制的《航天梦》。地上跑着国产汽车帕萨特,一匹骏马飞腾而起,奔向硕大的月球。与飞马一起的,是长征五号火箭,背景是宇宙浩瀚星河。“这是真的‘天马行空’啊,但这不也是我们国家的真实写照吗?”阿紫笑着说。

阿紫和设计师李唯一(右)

《航天梦》设计图

阿紫正在绣《航天梦》

直播间里,为苏绣“呐喊”

“为什么要带折扇,知道吗?因为它招财纳福。你看,小扇一扇,财运滚滚来。”在嘉定邮政抖音平台直播间里,阿紫展示推广着苏绣作品,希望大家传统意识里的非遗不再高冷。

她还入驻了BILIBILI平台,通过拍摄各种苏绣教程、记录绣娘生活的短视频,希望能够揭开绣娘行业的神秘面纱,吸引更多爱好者。直播间里,她默默地绣花,仿佛一个无声的哑剧,可是大家的留言让她非常感动——“up主太棒了!加油啊!”“up主的坚持是非遗的未来!”

日常工作纷繁复杂,为何还要坚持不懈地更新呢?“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阿紫心中,这不仅为苏绣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和渠道,更是向广大网友展示苏绣独特魅力的窗口。同时,这也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磨砺技艺,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

阿紫的BILIBILI平台主页

通过网络,苏绣被传播到了无数个远方,又种在了无数人的心里。而阿紫手中的绣花针,穿过历史,也勾连着未来。

谈及未来,这位“90后”的非遗传承人表示:“新的一年,希望能够低头专注手里的每一针,踏实做好每一件工作。我是个手艺人,亦是守艺人。时代的接力棒传到这一代人的手里,我和朋友们将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华夏大地、绚烂山河融入绣品,用万缕丝线描绘美好的明天。”(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声动中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新春走基层